返回羌笛-4(第2/3页)  大汉十三将士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只是淡淡地说了句:

    “作为一军统帅,既要看到整个棋盘的大局,也要着眼于长远发展与形势变迁。”

    而后,左谷蠡王又带着几分期许地看向了一旁始终默不作声的木朵那。

    谨慎地躬身行了一礼后,在左谷蠡王的目光示意下,木朵那这才慎重地说出了自己的理解:

    “大王难道是说,先留着金蒲城的汉军残部。汉朝皇帝一旦殒命,时值国丧,玉门关内的汉军更不可能在短期内出征西域支援。这样一来,有着拼死抵抗却得不到任何支援的金蒲城作为一个最好的‘榜样’,西域各国自然能借此机会看得清清楚楚,若大汉连他们在金蒲城的自家将士都可以弃之不顾,任其自生自灭,将来西域各国有难之时,大汉自然也会对其求援袖手旁观、推脱搪塞。那么,在匈奴与汉朝之间到底选择哪边更为合适,从金蒲城汉军身上,各国王公们想必也能掂量出轻重。”

    见左谷蠡王赞许地点点头,示意其继续讲下去。木朵那顿了顿,又继续说道:

    “直到那时,我匈奴可再派军前来。到时,金蒲城已久无援兵,正处困顿之境,西域各国又相继重归我匈奴一方,待我大军卷土重来之际,再令方才那姓窦的汉军俘虏出阵劝降。连随军主簿都已降了,苦盼援军不至的其他汉军士卒,又有何理由继续坚守?待收降了金蒲城的汉军之后,不仅再次给西域各国一个明示,究竟该如何在汉匈之间作出明智的选择。更重要的是,也在今后打算远征西域、以及被留下戍守的汉军士卒们心中,埋下了会被当作弃子、不管不顾的忧惧种子。届时,天时地利人和皆在我匈奴一方。这一步棋看似缓慢,但是却可一劳永逸地使西域永远牢牢地掌控在我们匈奴人的手中。失去了西域各国人心、甚至是自己将士之心的大汉,便将再也难以染指此地、不足为虑了!大王高瞻远瞩,待率军返回漠北,单于想必也一定会认同殿下的高见!”

    左谷蠡王捋了捋自己的胡须,笑意更浓。看样子,对于木朵那给出的这份“答卷”十分满意。不过,似乎是顾及到自己被冷落的外甥的感受,左谷蠡王又转身拍了拍都昆的肩膀,迅速将这长远的考虑岔回到眼下之事上,嘱咐道:

    “有些事情,慢慢你就看得越来越透彻了。而眼下最为重要的,除了撤军外,还有件事情需要你盯紧点儿,就是让姓窦的抓紧劝降耿恭的那名信使。有了他的投诚,不仅可以了解到汉军的最新情况,也能让我们日后劝降金蒲城汉军、乃至其余西域诸国,更多了一分把握。”

    “是。”

    都昆立即领命,同时暗自咬了咬牙,似乎已下定决心,至少在这件吩咐给自己的任务上,一定要尽快完成。在已令其多次失望的舅舅心目中,才能多少扳回一城!

    只是,此刻的都昆却并不知晓,窦齐的进展,却似乎并不顺利。

    ......

    “咳咳,老范啊,如今的形势,还需要我再和你讲吗?左谷蠡王礼贤下士,窦某就是一个例子。你若也能归降,可依旧在我麾下,咱们同享富贵,岂不美哉?”

    在关押范羌的破帐篷中,窦齐一改曾经居高临下、颐指气使的官腔,反而苦口婆媳地劝说起了这边自己曾经的属下。只是,被绑着丢到杂乱草垛上的范羌却扭过了头去,透过帐篷的破裂处,久久地凝视着帐外,对于窦齐的劝说似乎充耳未闻。

    看范羌没有反应,窦齐又随即换了番说辞,顿了顿后,继续说道:

    “哼,你以为你不投降,就能以一己之命保住金蒲城的其他人?呵呵,金蒲城还剩多少能拿得起刀的弟兄,再没有比你我二人更清楚的了!告诉你,害大家葬身塞外的既不是我窦齐,也不是你范羌。要说走到今日的绝路,到底该怪谁,罪魁祸首就是他耿恭!”

    这一次,范羌的表情终于有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