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4章 海圻号回国(第1/3页)  大上海1909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月中旬,上任不到三个月的临时政府内阁第二任内阁总理陆征祥遭到临时参议院的弹劾,不得不愤然辞职。第二任内阁总理唐绍仪和第二任内阁总理陆征祥都先后没干满三个月就干不下去了,民国政府才建立半年多时间,就连续换了三任内阁总理,可见现在的政治斗争何其激烈。

    袁世凯是一个喜欢独揽大权的人,容不得别人反对他,而临时参议院又是由立宪人士、旧官僚、同盟会成员组成,这些人各自为各自的利益尔虞我诈,可陆征祥是一介书生,没有加入任何政治组织,他也不是袁世凯的人,之前袁世凯任命他为内阁总理是想通过他缓和与参议院那帮人的关系。

    陆征祥的性格特点注定了是要演悲剧角色的,他善良而软弱,书生气十足,有人形容他“谦谨和平而拙于才断”,非常中肯。在一个不良的政治环境里,这样的书卷气只能使他成为野心家的炮灰,成为派系倾轧的最大受害者。

    想当初他在驻俄公使馆工作,唐绍仪和袁世凯都先后发电邀请他回国出任临时政府外交总长一职,一来他未参加任何派系,口碑干净;二来因他多年出任驻外使团的工作,谙熟西方外交,是为清廷外交第一人。陆征祥一辞再辞,结果连临时总统袁世凯也连续几次来电力邀。眼看辞不掉,陆便在回国前向袁提出三个条件:外交次长应精通英语;他陆某不向他部荐人,他部亦不得向陆某荐人;外交部人事不得由他人干涉。袁世凯答允了,他才启程回国,到最后却没想到会是这么一个结局。

    袁世凯眼看着自己找来缓和与参议院那帮人之间的矛盾的中间人陆征祥也撂挑子不干了,便心头火起,心说你们这帮吃闲饭的东西既然这么给脸不要脸,老子就索性不给你们脸了,于是袁世凯便任命了自己的铁杆心腹及超级打手赵秉钧做了第三任内阁总理。

    想当初,袁世凯要逼迫清廷退位,但又不愿承担骂名。就暗中唆使赵秉钧等人出面。赵秉钧知道这是讨袁欢心的天赐良机,于是格外起劲,逼迫孤儿寡母隆裕太后和溥仪下诏退位,向来无主见的隆裕太后只有拖延哭泣。在御前会议上。赵秉钧公然提出,南北两政府同时退位,另在天津组织临时政府。王公大臣默不作声,满洲少年亲贵则誓死反对,赵秉钧厉声喝道:“今天开会。明天也开会,议来议去至今都议不出所以然来,内阁只得引咎辞职”说罢扬长而去,满洲王公贵戚吓得面如土色。事后,赵秉钧干脆直接摊牌,威胁隆裕太后说,如能主动退位,将保证优待皇室,否者革命党催命,“将有不可测之事”。此时清廷实权和军队都牢牢控制在袁世凯手中。无可奈何的隆裕太后只好从命。

    在前段时间,同盟会领导人宋教仁为了实现政党内阁主张,正策划谋合小党为大党,以同盟会为基础,联合统一共和党,国民共进会、国民公党、共和实进会,改组为民党。袁世凯为了探听民党虚实,让赵秉钧加入民党,赵秉钧遵从,遂与宋教仁交往甚密。宋教仁住在北京城外,经常夜间进城,到赵秉钧密室私谈,至天明始离去。宋教仁以政客手腕推崇赵无所不至。允诺国会成立后拥其为国务总理,甚至选为总统。赵秉钧亦推崇宋为大党领袖,组织政党内阁。宋教仁有时竟将党中秘密尽情吐露,赵秉钧亦告以北洋底细,似亦无所隐讳,由是两人交欢。

    对于袁世凯把赵秉钧任命为内阁总理。这更加引起了临时参议院那帮人和同盟会的不满,双方斗得更加激烈,袁世凯出于大局考虑没有对这些人采取什么举动,以免引起各省反弹,可没有以前那么客气了。

    萧震雷在办公室里听着秘书小高汇报着北洋政府那边的情况,只能报以呵呵。这时电话响起,他接起来道:“喂”

    “总裁,程璧光已经率海圻号回来了,目前以抵达浙江海域”

    这时萨镇冰的声音,这个声音有些苍老,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