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三章 中国卖坦克(第1/5页)  重生之大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订阅正版光荣

    十二月的北京,北风一吹,天空蓝得通透,人的心情顿时便好了。顶点 {2}{3}{}{x}由于刚下过雨,空气也很清新。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如果不是地上还有一些雨后积水,每个市民的心情都会很好。

    1908年年底的北京,已经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新城区请德国的顶尖设计师对城市的排水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先进的下水道排水系统保证了宽阔的路面上不会有半点积水。因为宋骁飞签发了大总统令,文物保护法已经生效,在旧城改造中要尽量保护文物,北京老城区的一些老胡同或四合院里,还有一些积水。

    也有一些老城区的居民,对政府在旧城改造中要保护文物表示不满,一些老胡同的贫困户,他们就想在政府拆迁中获得补偿,搬到宽敞明亮的“洋房”里去。对这样的居民,政府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耐心教育,古宅文物是传统文化的实际载体,保护文物就是保护活的历史。另外,根据实际情况收购了一些住户的宅子,满足了他们的愿望。然后对一些老胡同进行了适当改造,毕竟,有些老宅子卫生条件太差,不适合人居住。

    中国市场经济近二十年的高速发展,使得北京面貌大变,路面十分平整,无论是汽车又或者是马车驶在上面都觉得平稳,汽车和马车还划定了专用道。 在道路最右侧还有自行车道,十多辆自行车在行走。其中一辆还是女生带着男生,两人都穿着新潮的校服,男生是燕尾西服。女生是裙子。一些老头老太太看到这一幕,指指点点,但男学生搂住女学生的腰,显得毫不在乎,可见秋瑾等女权主义者对中国年轻人的影响有多大。

    在北京街头,那些售价上万元的老爷汽车,是巨富的商人们才能消受得起的交通工具。自行车是普通人都可以骑的平民交通工具,也不需要登记。

    还有一种交通工具,是摩托车。摩托车的历史虽然不如汽车那么早。但也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早在1885年,德国的戴姆勒发明了第一辆以汽油作为动力的摩托车之后,这种在后世交通工具中占有相当高地位的机械,开始了进入人类社会的路途。

    尤其是在1903年美国哈利公司生产的第1号市场销售的车型美国最早的商品化摩托车。该车发动机汽缸工作容积409l。功率294k,采用自行车车架。不过这时的摩托车和早期的汽车一样,都十分简陋,在1907年,席幕嫣在天津的工厂采取了橡胶轮胎、滚珠轴承、离合器和变速器、前悬挂避震系统、弹簧车座等新技术,使得摩托车开始有了实用价值,在工厂批量生产单缸摩托车,由于这种机车较汽车价格便宜。还有较为拉风的造型,成了一些富二代、官二代的新宠。当然。席幕嫣工厂里的摩托车,还有一部分是军用的,中国在1908年初,新建了一个摩托化的步兵旅。

    这几年,宋骁飞的开明,使得国内政治环境较为稳定,国家廉政总局的局长谭嗣同大力反腐,官员只要是落在他的手里,不管关系多硬都没用,毕竟宋骁飞大力支持他,于是他得了个“谭阎王”的外号。宋骁飞听说后,在公开场合拍着他的肩膀鼓励支持,说:“谭阎王好呀,帮人民扫除一切牛鬼蛇神我看不错。”

    谭嗣同的名声从此更加响亮。所以尽管不少官僚,还有着从前清时期继承下来的一些劣习,但是在国家廉政总局的高压政策下,不得不收敛。宋骁飞还把廉政建设纳入政府官员的考核,设立廉政指数,每年进行评比,实行一票否决,廉政指数低的地区,行政长官降级,效果不错。

    当德军和英国、法国、俄军的军队在西线和东线都陷入了持久的堑壕战时,宋骁飞觉得时机已经成熟,开始向德国人和英国人推销坦克。

    因为宋骁飞知道,战争再持续下去,英国人也就很快会研究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