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章 黄金十字架(第1/4页)  重生之大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来点理论知识福利犒劳大家

    1908年,虽然宋骁飞拒绝了德皇威廉二世结盟去攻击印度的建议,中国在同盟国和协约国之间中立,但是威廉二世还是选择了发动战争,悍然派兵入侵比利时,并且对法国宣战,这也等同于对英国和协约国开展,世界大战爆发,整个欧洲首先成为了可怕的战场。

    德国之所以如此不惜一切代价疯狂地发动世界大战,表面上是因为德皇威廉二世个人性格上的狂妄自大,还有德国要和英国争夺殖民地和海权,实际上,德国还是为了摆脱“黄金十字架”的诅咒。那个时代,是经济决定一切的时代,而在1908年世界处于金本位的时代,经济问题就是黄金问题。

    “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它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英国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在他著名的悲剧雅典的泰门第四幕第三场中,借沦落荒郊的泰门之口,对黄金发出猛烈的抨击,但也道出了黄金巨大的魔力、

    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在欧洲的重商主义者们看来,财富就是货币,货币就是黄金,而且只有黄金是唯一真实的货币。因此,一个国家要想富有,就必须尽可能多的向别的国家,出售商品,换取黄金;同时尽可能的少从别的国家买东西,以使黄金不外流。

    “黄金十字架”起源于1896年。美国人威廉詹宁斯布赖恩在芝加哥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喊出了响彻世界的“黄金十字架”演说:“你们不能把荆棘的王冠压在劳工的眉毛上,你们也不能把人类钉死在黄金的十字架上”

    布赖恩这位极度精通经济理论、见识远远领先时代的民主党总统候选人说出了这个时代所有资本主义国家,不管老牌的还是新兴的资本主义国家。都无法不面对的秘密。

    德国对“阳光下的土地的渴望”,对奥斯曼土耳其这种腐朽不堪的国家充满热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那被诅咒的“黄金十字架”,因为一切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货币,而俾斯麦却并没有给德国带来点金术。

    与黄金不同。纸币并不是真正的货币,马克也好,美元也罢。只不过是国家信用和银行信用担保的,在法律规定下所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一旦国家和银行的信用不在存在,那么它作为货币符号的意义就消失了。这也正是为什么在二战前的经济危机中,纸马克被德国人拿来烧炉子。因为此时。一张百元马克的价值还不如一张纸。

    但黄金不同,天然就是世界货币,所以黄金作为价值尺度,能够保证价值的稳定,而金本位时代,当纸币和黄金挂钩之后,纸币本身就拥有了自己的含金量,因此也保证了汇率的变化波动微小。

    从1816年英国进入金本位制度开始。法国、德国、俄国等西方主要国家相继将本国货币与黄金挂钩。但是美国是个例外,美元实行的是金银复本位制。也就是说。美元的准备金即包括黄金,也包括白银。而黄金和白银之间又维持一个相对固定的比价。美国这样做一方面是因为其国内经济规模的发展需要更多的贵金属作为美元的发行保证;另一方面时在美国南方存在着势力强大的银矿主利益集团,他们声称如果美国放弃白银作为货币准备,那么银价的暴跌甚至将对南部的经济构成毁灭性的打击。

    但纸币和黄金挂钩后,就导致了国家能发型的纸币的数量和黄金的数量挂上了钩,有多少黄金才能发型多少纸币。一旦超过了这个比例,缺少黄金支持的纸币就会导致货币体系的不稳定,而货币的贬值则代表着国家信用的丧失和政府的垮台。德国此时正是使用的马克可黄金挂钩的金本位制度。

    普法战争后法国50亿法郎约合14亿两白银的赔款,超过晚晴70年间对外赔款和借款本息的总和,这笔巨款在4年中流入了新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