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中德结盟?(第1/4页)  重生之大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订阅支持正版光荣

    中英谈判陷入僵局之后,北京、上海等地英国人开的工厂工会开始自发组织罢工,上街游行,英国老板用炒鱿鱼来威胁,或加工资诱惑,让这些工人去恢复工作,工会就是不答应,以至于英国人怀疑这是中国政府在背后支持。中国政府也一点也没有要阻止的意思,报纸上还发表文章说,罢工是工人合法的基本权利,也是爱国主义的行径。

    中国城市里到处都是扯着横幅游行的民众和学生,他们不知疲惫地走着,喊着“抵制英国货”“英国人滚出大”等口号,锣鼓喧天,抵制英货的运动波及全国,就连东北三省都影响到了。最后罢工和抵制英货也席卷香港,香港的工人开始响应罢工,当地的英资工厂、店铺的工人逐渐罢工,码头的和自来水厂的工人也在罢工。

    广州、天津、北京、南京、杭州和福建等地闻风兴起,声势浩大。一个月内,各地举行集会达两百余次。上海、广州成为运动的中心,群众斗争浪潮更为汹涌澎湃。上海先后建立了二十四个团体,参与的行业达七十六个。妇女组织了“中国妇女会”,少年儿童成立了“中国童子抵制英约会”。英办学校的师生纷纷离校,只得停课或解散。上海耶稣会也发出传单,对运动表示“同情”。广州地区在6月成立了“拒约会”,旋又改称“抵制条约不用英货公所”。商、学各界等百余单位参与。展开了广泛的活动。反英爱国的宣传深入人心,报刊、演说会、演唱会造成了强烈的社会舆论。家家户户的门前,几乎都贴上了“不买英货”的纸揭。海外侨胞也采取汇款、声援、抵制英货等各种斗争形式。积极配合了国内的反英爱国运动,“义声所播,震动全球”。

    朱尔典去总统府紧急求见宋骁飞。见了面,宋骁飞哈哈大笑,说:“老朋友,这件事我可无能为力。其实你是知道的,如果你懂点经济。理性分析,你也会知道,两国间开展全面的贸易。各取所长是符合大家的利益的。抵制英货对于中国人民来讲,是没有好处的,自由交易能够达成的第一条件就是交易双方都获益,单方面获益。交易是不能达成的。抵制进口也好。抵制出口也罢,都是自讨苦吃,会造成经济上的损失和生活上的不便,毕竟自由买卖对双方都是有好处的事情。但是我们的国民没有只考虑自己的经济利益,而自发走上街头,这种爱国行径我不会也无法阻止。”

    朱尔典无功而返,只好给国内发电报。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收到英国驻华大使朱尔典的电报,一阵沉默。在中国的英国商人疯狂地往伦敦发电报。他们快被中国的民众给弄破产了,大量的商品被愤怒的中国人点燃销毁。跟林则徐在虎门硝烟一样。

    宋骁飞还签署大总统令,让大军区的二十万新军在孟加拉和萨德基拉附近集中,作跨过恒河的趋势,这让印度的英军非常震惊。

    那天下午,在唐宁街10号的首相府,英国首相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正在和海军大臣丘吉尔商量着德国可能在比利时的军事行动,他的秘书汉娜小姐。她穿着一身黑色性感的职业西装走了进来,道:“首相大人,印度总督发来紧急电报,您看”说万,把电报从文件夹里取出,递给了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听到是紧急电报,马上接过来一看,然后脸色突变,阴沉得像是要下雨,迅速从座位上站了起来,在会议室里来回跺着脚步,喃喃自语:“可恶的中国人,他们竟然敢大量屯兵印度边境,真是太放肆了”

    其他的几位大臣也立即拿来看,看了之后和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的脸色一样铁青,他们也没想到中国竟然如此强硬,只有海军大臣丘吉尔手里握着一只结实的石楠根烟斗, 面色平静,问道:“首相大人,看来我们屯兵印度的策略没有吓倒中国人”

    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斯点点头,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