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九章 击溃廓尔喀军(第1/3页)  重生之大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正版和盗版有区别,请订阅支持正版

    尼泊尔首相昌德拉沙姆谢尔拉纳见国王巴里斯威比尔比克拉姆沙阿不说话,十分生气,当着群臣的面,指着墙上挂着的沙阿王朝历代君主巨幅画像斥责他:“王上,你倒是说句话呀,大敌当前,我们历代先王,可没有像你这么不啃声的。 ”

    巴里斯威比尔比克拉姆沙阿这才睁开了眼睛,小声对昌德拉说道:“国家大事,一向是首相作主。你说战,就战吧。”

    这时,国王的哥哥、尼泊尔的亲王巴里斯威克里比克拉姆沙阿站出来,表示反对,说:“王上,首相大人,万万战不得,中国人一向不好惹。历史上,我朝鼎盛时期,占领北印度大片土地,却无法向北往前进一步。大部分时间,我们由藏人统治或向中原称臣。连清朝的政府军都能轻易攻占首都加德满都,屠城三日。我听说英国人在、不丹、锡金都大败。这次如果我们再站在英国人一边,恐怕有灭族之祸”

    此话一出,群臣中有几个胆大的开始附议,首相昌德拉历来亲英,闻此大怒,指着亲王巴里斯威克里比克拉姆沙阿骂道:“我们现在有廓尔喀军人,怕什么大敌当前,你竟然敢长他人威风,来人,拖出去”

    这时,门外走进两个廓尔喀军人,他们个头不高。却很健硕,人手一把的廓尔喀军刀,硬是把尼泊尔亲王拖出了大殿。群臣们马上停止了议论。

    首相昌德拉在尼泊尔施行军政。主要就是依仗这些廓尔喀军人。

    廓尔喀是尼泊尔中西部的一个县,这里也是沙阿王朝的诞生地。廓尔喀军人最早指来自该地区的尼泊尔士兵,他们身材短小,但骁勇过人、能征善战,他们有一个特点,就是不怕死,当地流传一位英军元帅对廓尔喀雇军人的评价:“如果一个人说不怕死。他要么在撒谎,要么是廓尔喀军人。”

    在18世纪末起,英国将殖民战争逐渐从印度推到内陆小国尼泊尔。1813至1815年。3万装备了大炮洋枪的英印军队,与12万完全没有现代武器的廓尔喀军人进行了长达两年血战,竟然没能完全征服他们,可见其战斗力。

    由于廓尔喀军人的勇猛善战。尼泊尔免于沦为英国殖民地。一位参加过廓尔喀战争的英军士兵在日记中写道:“我此生从未见过如此镇定和勇敢的对手。他们从不逃跑,从不畏惧死亡,即便他们战友的尸体已在身边堆积如山。”

    不过,最终尼泊尔政府屈辱求和,英国和尼泊尔双方签订了塞格里条约,尼泊尔失去了三分之一的国土。戏剧性的一幕是,被廓尔喀军人折服的英国政府在塞格里条约中明确要求:尼泊尔政府提供廓尔喀青年为英军服务。

    1885年,第一批廓尔喀军人奔赴印度。成为英属印军的一部分,到1908年。英国训练的廓尔喀雇佣军有3个廓尔喀步枪营,大约600人,是廓尔喀军人中的精华。在喜马拉雅山西部的山麓丘陵上,每年都会有一幕奇特的景象正在水流湍急的喀利根德格河附近上演:大约上万名17岁到22岁的尼泊尔男子浑身脱得只剩下内裤,排着队接受体格检查,然后经历持续3个月的“淘汰赛”,最后被选中加入英国的廓尔喀雇佣军。

    这支平均身高只有一米六的廓尔喀雇佣军深得英国王室的厚爱,经常参加他们的阅兵式和纪念活动。英军中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廓尔喀营,还有一根引以为豪的两米长铜制“女王杖”。它是1863年英国女王授予该营的,以代替战斗英雄奖章。

    而尼泊尔王国自身培养的廓尔喀军人大概为一万名,主要归首相昌德拉指挥。这些廓尔喀军一般穿着标准的英国陆军制服,配挂的绿色帆布带则用于携带著名的库克利弯刀。

    库克利军刀的出名来自于它的使用者,只相信“战斗”和“战死”两个词的廓尔喀雇佣兵。尼泊尔境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