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二章 废黜光绪(中)(第1/2页)  重生之大总统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ps:求订阅,支持正版

    慈禧太后诛杀了杨锐、刘光第、康广仁、杨深秀之后, 尽废新法,一切以“祖宗之法”为度,囚禁光绪皇帝于四面环水的瀛台,只派小舟出入带他早朝,扼杀了不足百日的新政。

    当初力挺光绪皇帝变法的庆亲王奕劻,感觉自己也危险了,以上了年纪腰酸背疼为由,主动请辞军机处领班大臣,慈禧太后恩准,并下懿旨,让端王载漪主持朝政。李鸿章的总理衙门总署大臣一职被免后,端王还负责主持总理衙门事务,权倾一时。

    端王调了满族镶黄旗的江苏巡抚刚毅入京,授军机大臣,补礼部侍郎,这两人思想保守,臭味相投。他们不只反对洋务,还排斥汉臣,认为“汉人一强,满人必亡”,一夜之间,清廷朝政仿佛倒退到三十年前闭关锁国的状态。

    朱尔典等各国公使以前和李鸿章打交道,顺风顺水,突然换了端王载漪,给他讲修铁路,端王说破坏风水,给他讲通商,端王说中国小农自给自足,给他讲传教士,端王竟夸起拳民忠君爱国,碰了好几鼻子的灰,心里很不痛快。开阜较早的上海工商界,对慈禧尽废新法意见也很大。

    主办洋务的直隶总督、北洋通商大臣李鸿章,湖广总督张之洞,南洋通商大臣、两江总督刘坤一,云贵总督王文韶等汉臣,虽然对废除务虚的新法没多大意见,但对端王和刚毅入军机表示不满。

    此时的慈禧,对变法有了抵触心理,满脑子想的是第三次垂帘听政,因为光绪皇帝无子嗣,慈禧太后便在勤政殿召集王公大臣。立端王载漪七岁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即为皇储,废黜光绪皇帝之心,路人皆知

    那晚,漆黑的夜空高悬一轮银盘似的明月,清辉中带着入秋后的丝丝寒意。宋骁飞正在院中睹月思人,管家来报,说他老家的远房表亲来访。宋骁飞心里奇怪,以前没有听说还有什么远房表亲呀,到客厅一见。竟然是朝思暮想的凤仙姑娘,她身披一件黑色的“莲蓬衣”,头戴灰色瓜皮小帽,女扮男装,行色匆匆。宋骁飞很诧异,挥手让仆人们都退下。

    凤仙姑娘拿出一块光绪皇帝身上挂的璞玉。自我介绍。宋骁飞道:“你是皇上身边的人,我以前在养心殿见过姑娘。”

    凤仙姑娘想起来了,道:“一面之缘,难得将军好记性。我唐突来访,万不得已,将军勿怪。”

    宋骁飞心里琢磨。要不要告诉她自己在“庆元春”就见过她,自己和她不仅一面之缘,后来一想,凤仙姑娘当时心里有人。是同治皇帝,说不说都一个样,于是问道:“姑娘深夜来访所为何事”

    凤仙姑娘道:“太后立端王载漪七岁的儿子溥儁为大阿哥的事,将军可曾听说”

    宋骁飞道:“有所耳闻”

    凤仙姑娘道:“自溥儁入宫,在弘德殿读书,宫中人心目中皆以儁为宗主,视皇上如赘疣。我从小看着皇上长大,皇上内实忠厚,可惜身边再无可信之人。外界盛传,太后到天津视察新军秋操时,就会废黜皇上,立大阿哥为儿皇帝,再度垂帘听政。我特来求将军发兵,救君难,立千秋功业。”

    宋骁飞问:“皇上现在何处”

    凤仙姑娘回答说:“被幽禁于四面临水的瀛台,每天随太后早朝,但饮食大不如从前,求米粥不得,求鸡丝亦不得,有时一连几天粒米难进,常暗自掉泪,我心怜之。”

    宋骁飞道:“你既然能来天津,为何皇上不一起来他若是亲临天津,我尚可安排他去各国公馆避难,或许可保住他的皇位。”

    凤仙姑娘叹了一口气,道:“皇上最爱珍妃,担心珍妃的安危,不愿意离开皇宫。珍妃那日被太后痛打一顿后,摘掉首饰簪环,关进了钟粹宫后的一个单独院落,偏僻荒凉,难得见人,也成了囚徒。太后还下令,永远不许珍妃再见皇上,严命珍妃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