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5章孤星(九)(第1/3页)  过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梅山首个“百户千亩”香菇养殖基地终于要在东凡乡开奠基大会了。

    其实在这之前养殖香菇的大棚已经建成了若干,也已经有养殖人员在里面干活了,今天这个奠基仪式,就是一个宣传和宣告,是一个形式。

    按照原定计划,县委shu记严守一、县长易本初h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及各乡镇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都来参加奠基仪式。

    百户千亩这个叫法来自于易本初之口,按照易本初本来的设想,是要在全县每个乡镇都要建成一个规模不下千亩的香菇养殖基地的,这叫遍地开花,但是出于种种的因素考虑,最终确立了在东凡乡先建一个基地作为“实验田”。

    冯喆作为宣传部门的领导,也出席了这次活动。

    天气并不是很好,本来活动定于早上十点钟开始的,不过接上级通知,严守一临时要开一个电话会议,现在会议还没有结束,主要领导不在,所以时间上就推迟了。

    香菇基地傍山而建,占地其实没有千亩,因为三面环山,面南有一个山凹也是出口,形状像是喇叭,本地人称呼这里为喇叭口,外乡镇来参加会议的人却说这里像是布袋,要是在古代打仗,如果敌人被伏击在这里,绝对会被包了饺子,准准的就是有{死无生。

    在现场几千名群众中,被组织负责给与会的领导人和各乡镇干部献花与负责欢呼的东凡乡中心小学几百名要少先队员因为穿的统一是白衬衣蓝裤子很单薄,很多学生被风吹的受不了,脸上涂抹的胭脂水粉起不到光鲜的作用,反倒是让这些原本生龙活虎的孩子们一个个看起来就像要下地狱油锅的小鬼一样凄凄惨惨,但是看带队老师的脸色却不敢大声喧哗,而被叫来凑热闹的村民也失去了耐心,骂骂咧咧的找各村民小组的组长要说好的中午管饭的饭钱,组长们一个个歪脖子瞪眼的说这不会还没开始哪有不干活就管饭的懂不懂什么叫诚信?村民吼叫道说好的是午饭午饭这会过了十二点不叫吃午饭那到时候就是午饭晚饭加在一起要管两顿饭要是耍赖就挡住县长的车将车轱辘给卸掉卖了换钱。

    会场中安静的,也只有政府的工作人员了。

    冯喆在主席台后面临时搭建的其中之一个大棚里坐着,听着工作人员说严书记很快就到了,就让去给易本初h县里其他领导汇报。

    这个香菇养殖基地最初的选址并不在东凡乡,李凯旋作为养殖香菇的倡导者,他是非常想让这个基地落户于半间房的,但是他过去所在的朱阳关镇闹了意见,说养殖香菇在梅山起源于朱阳关,朱阳关的技术最成熟,这样改弦易辙,实在没有道理,紧接着其他的乡镇也反对了起来,都说县里要将一碗水端平,不能只管一个地方先发展,自己这里也不是后娘养的,于是吵吵闹闹的不可收拾,最终决定抓阄,反正指标只有一个,哪个乡镇抓住了,就算占了先机,而魏浩伦手气好,所以有了今天的这一幕。

    原先常委会上说的是要将梅山建成五陵乃至全省最大的香菇基地的,如今却偏安一隅,龟缩在这个山沟沟里,雷声大雨点小,主要原因,还是资金不到位。

    冯喆是为县里“争取”到了五百万的,但是那些钱到了县里之后,具体怎么一个情况冯喆不知情,他也不想了了,搞来搞去的,现如今投入的钱还不到五十万。

    细眼将这个山坳里的建筑打量一遍,土地是东凡乡规划的闲置地,大棚的墙是泥土夯的,泥土不要钱就地取材,大棚上覆盖的塑料薄膜和遮阳网总共不超五万(是不是赊账赊来的不了解内情的人是说不清的),作为棚顶梁体的竹竿子是从东凡乡后山砍伐的,培育香菇的原材料是从朱阳关镇“支援”来的,那么唯一不明确的要出的就是工人的工钱,至于几十个工人的工钱是多少,谁心里都有一本账。

    五百万?这里恐怕连五十万都投入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