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1章孤星(五)(第1/3页)  过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凯旋在朱阳关镇当书记的时候大力的发展香菇养殖业,取得了不错的效益,说起来也是走出了一条和别的乡镇不同的致富之lu,因为冯喆先后去了市、省里学习,机缘巧合的,在许多的因素影响下,李凯旋就到了半间房做了镇委书记。

    新官上任,总是要发出一点和前任不同的声音来显示自己的存在的,可半间房的经济已经比朱阳关好的多,以矿富民,大力发展养殖业已经是冯喆立好竖立过的标杆,李凯旋觉得有些难以突破,想要出成绩,想要超越冯喆留下的桎梏,只有求新、另辟蹊径。

    因此si虑再三,李凯旋觉得朱阳关镇的香菇养殖已经是成功的典范,自己熟门熟lu的,只要照搬在朱阳关的经验在半间房推广和实施就行了。

    不过李凯旋又觉得,眼界应该放的更为长远一些,要将“点”升华为“面”,才能博得众人的注意,于是他就找到了易本初,说梅山目前各种让农民致富的方式,前面都已经试验过,唯香菇养殖投资少见效快,朱阳关已经是成功的例子,是否可以当成一种经验向全县推广?

    没多久,梅山政府在全县大力的推广香菇养殖,喊出的口号是“要想富,种香菇”,还要尽快,尽好的将梅山县搞成岭南的香菇大县。

    根据常委会的布置,冯喆负责主持召开了一个各乡镇负责人会议,在会上全面落实各个乡镇的香菇养殖面积。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开会之后不久,梅山各个乡镇报上来的计划养殖香菇的面积有近千亩,但这之后,就再也没有了动静,县里的领导都知道,这近千亩的香菇养殖面积还是那些乡镇的领导自己做主先行报上来充点门面的,具体落实下去就很费周章,要再想增加亩数,就得动用行政手段和进行入门入户的动员和做农民的工作了。

    种香菇本来是一个颇具技术性的事情,除了朱阳关之外别的乡镇农民们没有看到实惠,怎么能轻易的上套,喊两句话就能让工作顺利进行下去的话,基层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事情发生了。再说这件事本来应该是县政府的事情,但是易本初约见了冯喆,专门给冯喆谈了一回,说做群众的工作就需要宣传,而宣传,则是冯喆分内之事,加上前面冯喆也和各乡镇的头头们通过气,这项动员全县人民发家致富的工作,就交给冯喆这个年富力强的宣传部长去亲力亲为亲自督促实行了。

    易本初要求冯喆,务必在国庆之前让全县过半的面积上都覆盖起养殖香菇的塑料薄膜。

    养殖香菇是需要盖大棚的,和大棚蔬菜类似,于是塑料薄膜就是香菇养殖的代称,要落实易本初交待的事情时间紧任务重,冯喆还在考虑怎么来完成,或者以什么方法将自己从这件事里解放出来,严守一也约见了他。

    严守一说,香菇养殖是利民利县的大好事,在鲁豫地区,那里的大棚菜现在已经很有规模和影响,农民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利益,要是梅山将香菇养殖搞成了,真可谓功在当代,yi县长决定的事情,你要放在心上。

    有易本初和严守一的接连召见,冯喆只有上窜下跳的上山下乡,在一遍又一遍的宣传、动员之中,在一次又一次的人前人后挨了老百姓的许多不理解和抵抗的谩骂之后,落实的香菇养殖面积达到了五千亩,随后易本初在常委会上说冯喆的工作做得很好,要他再接再厉,再创新高,这得到了多数常委的一致赞同。

    冯喆觉得,这个常委干的比当初在半间房当书记都累。

    天气非常炎热,冯喆坐车从乡下往县里回,接到了叶选明的电话,说家里出事了。

    叶选明自身还是广播电视局的局长、书记,他在宣传部那边已经等了冯喆一会,进门后就说,岭南武警部队来了一些人,将电视台的几个人给控制了,还将不久前台里买的一部用于采访的吉普车给亢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