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38章孤星(二)(第1/3页)  过关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般来说,一个县的县长名额是一正四副或者一正五副,但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现实总是和章程上的规定有出入的,比如说一般的县委办公室主任是县委常委之一,但在梅山就不是,而梅山有副县长十个,这又是和其他兄弟县的情况不同。

    在梅山这些比较“富裕”的副县长中,其中有两个副县长是上级部门下派挂职的,按照级别,既不能让他们当县长,可是要安插到哪个局里,又有些低就了,因此高不成低不就的,只有都做了副县长。

    就算是排除了这两个挂职的之外还有八个副县长,于是这十个人的分工就比较细,各司其职,于是有人议论说县里行政机关的人太多,实在是超编,每次都是越精兵简政越是人员增多,口号喊得震天响,往往雷声大雨点小,换了门牌不换人,机构的名称变了,可是里面坐办公室的,还是那几张老脸,而且又变着法的进了几个关系户的亲眷,旧人不去,新人又来,人员越来多机构越来越臃肿,办事效率却越来越低下,老百姓都养活不起这些尸位素餐的老爷们了,有人就辩解说人多力量大,术业有专攻,部门多了分管的人自然就多了,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仔细,那怎么有效率?有人就骂说开饭馆呢,本来一个人就能办的事现在却要找十个人过手;,效率何在?再说也不能什么人都进政府里,要考核要鉴定要公示的应该让纳税人去监察才对,合格的留下不合格的趁早滚蛋,别搞得号里没马驴出征,难道是个人都能当领导成官老爷,那镇关西的肉铺开得挺好,西门庆的药店也开得不错,县里怎么不将他们都请回来当我们的领导?

    文景瑞是分管农业的副县长,因为泾川的事情,严守一点名将他调出来跟着冯喆,在级别上,冯喆和文景瑞都是副县级,但冯喆是常委,属于县里的核心领导人物,而劳动局的张顺民只是科级干部,三个人自然以冯喆马首是瞻。

    自己在在第一次参加的常委会上说要将围堵县政府的人排查一遍的,一者是为了保护那些农民们,也实际上是解了严守一的围,但话好说事却难办,那么多的人真的要一家家走访完,既费时又费力,而且严守一也指示要尽快,冯喆觉着“访”是必须要“访”的,但是要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还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这里面就有个“度”的问题,同时要兼顾给绝大多数的常委一个交代,还要领会严守一的“尽快”,当然,也是自己这个新晋的常委一次亮相的机会。

    因此,冯喆对文景瑞和张顺民说,下基层,自己去,你们在县里将关于泾川的相关资料事宜准备充足,大家到时候可以事半功倍。

    文景瑞本来就不想下去舟车劳顿,听了冯喆的话自然说好,这叫顺应领导的意愿,张顺民这一段早被那些打工者的家属给纠缠谩骂的体无完肤了,哪里还肯送上门去找难受,听了冯喆的吩咐简直就是求之不得。

    用了两天时间,冯喆大致的将县里劳务输出比较多的乡镇给走了一圈,了解到的情况基本一样:幸福的家庭总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不同,在家乡挣不到钱没经济来源才会背井离乡,否则好出门不如赖在家,谁愿意在外遭罪,至于是不是像易本初说的有人蓄意的要冲撞县政府,冯喆用脚趾头都能想明白那是子虚乌有。

    这次下乡调查的最后一站是县东的东凡乡,东凡乡乡党委书记魏浩伦带着乡领导班子迎接了冯喆的到来,然后在会议室要给冯喆长篇大论的汇报东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取得的各项成绩,冯喆很气的婉拒了魏浩伦的恳切,说自己这次来时间非常紧,请魏浩伦安排人和自己到各村去看看,回来后再和魏浩伦以及大家座谈。

    魏浩伦见冯喆态度坚决,叫人将早就准备好的乡里外出务工人员名单拿了出来,然后派了一个副乡长和派出所的一个副所长两个警员跟着冯喆。

    这时已经进入夏季,东凡乡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