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681章 一波三折的苏德战场(第1/4页)  唯我独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希特勒万万没有想到他所寄予厚望的大西洋壁垒这么快就被联军攻破。隆美尔手里的二十万德军被围鲁昂和亚眠两地,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这更让希特勒抓狂。

    本以为大西洋防线至少能撑半年时间,所以希特勒讲大部分在法国的德军调往东线战场,因为苏联红军取得了斯大林格勒战役的巨大胜利,三百多万苏军和已经集结到高加索的五十多万中华帝,是德军严重的威胁。

    在大西洋战役爆发的同时,东线战场上苏德两军主力部队正在激烈决战当中。

    尽管中华帝国承诺增援苏联,却正如各国媒体猜测的那样,中华帝国故意让苏军跟德军火拼,借德军的枪炮尽可能的屠戮苏联红军力量。

    这种故意削弱苏联的意图可谓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但只要中华帝国死不承认,苏联也不敢轻易捅破那层窗户纸,比较苏联还得指望中华帝国的军事和经济援助。

    斯大林天天都在暗地里大骂中华帝国无耻,但他不得不承认此时的苏联不论是军事装备还是生活物资,都得依赖中华帝国的补给。跟德国打了五年了,苏联在二十年代辛苦攒下来的家底不是被德军炸没了,就是跟德军拼打光了,如果离开中华帝国的援助,苏军甚至寸步难行。

    斯大林不得不忍着,甚至作为领袖不得不低三下四的去求中华帝国驻莫斯科的一名军需联络官。搁着以前,斯大林死也不会那么做的,但此时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不过,斯大林却在心底深处发誓,等打完了这场战争,一定要让中华帝国好看。

    同样,希特勒也看穿了中华帝国的心思。联合实际上并不包括苏联在内,各种主要会议都没有苏联参加,这表明中华帝国并不跟苏联一条心。

    因此,希特勒决定在中华帝国死心塌地的帮助苏联之前,一口气打垮苏联。

    为此,希特勒任命曼斯坦因为德军东线战场统帅,指挥东线德军、意军、美军,以及从法国调来的四十五万德军,总计两百六十五军队,准备同苏军再次进行一场主力大决战。

    此前,曼斯坦因也赞同希特勒的观点,即他也认为中华帝国及其仆从不可能真心帮助苏联红军作战,因此曼斯坦因也非常有默契的不主动去招惹外高加索方向的亚美尼亚军等中华帝国的仆从队,转而只重点攻击苏联红军。

    由于苏联红军取得了斯大林会战的巨大胜利,苏军一下子趾高气扬了起来。苏联红军指挥官朱可夫下来苏联红军展开大反攻作战行动,务求将德军从苏联领土上赶出去。

    不过,朱可夫一开始非常小心,避免让苏军过快的追击德军,避免被德军反伏击。

    但当联合在西线取得大西洋战役的巨大胜利,联军光复巴黎的消息传来,全世界都认为德国人的好曰子过去了,希特勒必将失败。朱可夫决心加快反击德军,不能让中华帝国看苏联的笑话。他很快得到了斯大林的点头同意,苏军加快了反攻德军的步伐。但苏军的反攻步伐依然不是很快,德军没有机会反伏击苏军。

    这时,曼斯坦因看穿了朱可夫的心思,为了能让苏军加快反攻追击步伐,曼斯坦因故意在顿河、库尔斯克等地打了几次大败仗,前线德军加快了撤退步伐,并放出消息称德军为了阻止联合光复法国而抽调了大部分兵力赶往西线战场,以此来迷惑斯大林和朱可夫。

    朱可夫在发起几次试探姓的攻势后,发现同盟一触即溃,甚至为了逃命连最强大的虎式坦克都丢掉了。这让斯大林和朱可夫认为德军确实放弃了苏联战场正在全线撤退,于是朱可夫下令苏联红军加快了反攻作战的步伐。

    1943年7月曰,苏德两军主力在明斯克遭遇,爆发了苏德战争以来第一次双方都是作为进攻方而展开的主力大决战。

    此前一个礼拜里,德军一直后撤,引诱苏军追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