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97章 哭泣的凯旋门(第1/4页)  唯我独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王辰浩深知法国已经没希望了,面对强大的德国,中华帝国只能选择站在协约国一边,帮助弱者打败强者才是符合中华帝国未来的全球战略。

    但中华帝国国内的民众依然反对帝国参战,而在敦刻尔克的英法联军如果没有中华帝国的帮助将必死无疑,那么英国将遭到重创,不符合中华帝国今后的战略计划。

    于是,中华帝国选择了接纳英国作为大中华共荣圈成员国,将英国纳入保护范畴内。同时,中华帝国意料到德国的反对,因此向德国承诺,将阻止英国继续跟德国打下去,结束英德战争。另外,中华帝国亦向德国提出了威胁,如果德国不同意,那么中华帝国将终止对德国的石油供应,并且将不得不参战。

    希特勒非常恼火,眼瞅着就要一口气干掉英国和法国主力部队了,偏偏这个时候中华帝国介入。希特勒并不害怕中华帝国的石油威胁了,因为美国已经开辟了北冰洋航线,源源不断的把石油运抵德国。希特勒担心的是跟中华帝国开战没有任何好处,至少在德国自己的核弹研究出来前都不能跟中华帝国开战。

    考虑到中华帝国将阻止英国继续跟德国开战,希特勒认为如果跟英国停战,那么法国旦夕可下,也避免两线作战的危险,可以全力对付苏联。同时,英国皇家海军的力量不可小觑,英德停战对德国亦有好处。

    于是,希特勒同意了中华帝国的调停,英德秘密达成了停火协议,希特勒亦放弃了消灭在敦刻尔克的几十万协约队主要因为里面大多数都是英军。

    英国紧急派出了数千艘船只将敦刻尔克的几十万协约队运回英国,而中华帝国亦紧急出动了数百艘运输船只和飞机协助运输,最终将查尔斯等滞留在敦刻尔克的724万协约队救出,同时跟随一起到英国的还有沿海的几十万法国人。

    当然,德国需要的是时间,是赶在跟中华帝国开战前研发出原子弹的时间,因此希特勒才会选择妥协,眼睁睁的看着七十多万协约队和数百万吨武器装备安全的撤离法国回到英国。

    而中华帝国当然也不会真的信守承诺,政治欺骗一直是中华帝国的拿手好戏。只不过中华帝国为了安全的救出在敦刻尔克的七十多万生力军而不得不跟德国达成了秘密协议,当救出这七十多万生力军之后,中华帝国完全可以反悔参战。

    同样,希特勒也深知此点,因此他下令德军立即强攻法国各地,趁着中华帝国还未反悔之前拿下法国。

    德军在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实施的毁灭姓的大反攻作战,使协约的39个师不复存在。法军新任司令魏刚拼凑了49个师加上英国的2个师,编成了3个集团军第6、第7、第10集团军在索姆河和埃纳河一线构成了东西大约300英里的“魏刚防线”,以17个师守马奇诺防线。两条防线连在一起,企图阻止德军南下。

    德军在收复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北部后,德军统帅部制定了代号为“红色方案”的法兰西战役第二阶段作战计划。这一方案要求德军挥师南下,彻底击败法国。

    现在德军兵力达137个师之多,其a、b两个集团军群迅速改组完毕。包克的b集团军群辖6个装甲师为右翼,向索姆河正面实施突破,伦斯德a集团军群辖4个装甲师为左翼,向埃纳河作正面突击。

    3月26曰,德国空军向法国机场和后方实施了猛烈轰击。27曰拂晓,包克的b集团军群率先在右翼发起全线进攻,当天,德军第7装甲师抢先渡过索姆河,将防守阿布维尔凡尔登一线的法国第10集团军拦腰斩断,其他德军各师得以从这个缺口向前拥入。

    3月28曰德军进抵塞纳河畔又转身北向,一口气冲了50英里远,以海岸线为目标。当晚就到达目的地,切断了正向海岸撤退的法军第9军和英军第51师的退路。这些部队被迫向德军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