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66章 攻占诺福克(第2/5页)  唯我独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模反扑,这给中华帝国陆军造成不小的损失和被动。

    为此,陆军要求开发出一种不依赖空军的单兵火箭弹火力装备。于是北洋兵器重工便着手开始研制一种肩射式火箭筒,同样得到了帝国皇帝王辰浩的大力支持和提点,这似乎已经成了帝国的每一位武器专家在开发武器之前都会向帝国皇帝去请教一番的惯例。

    由于机载火箭弹已经开发出来很久了,因此有了一定的基础,研发起来不是很困难,加上王辰浩的从中指点,北洋兵器重工于是在光华十七年五月十七曰,在兆南基地试验场进行试验,实验员用五具火箭筒向运动中的战车靶车连续发射火箭弹,全部命中。这引起了负责中华帝国地面部队武器装备发展工作的陆军少将李岚的重视,他当即决定投入小批量生产,拿到美国战场上试验。

    pt1火箭筒只是把榴弹的战斗部移置到火箭弹上,解决了原火箭弹威力不足问题,并依照地狱火战斗机挂载的10式火箭弹的结构,把火箭筒口径扩大到80毫米,还安装了肩托、手柄和电池式发射装置,从而成为世界上第一具可用于实战的80毫米火箭筒,用来反坦克、摧毁敌军工事。

    pt1火箭筒由发射筒、肩托、挡焰罩、护套、挡弹器、握把、背带、瞄准具以及发射机构和保险装置等组成。发射筒是个整体式钢筒,前面焊有环形挡焰罩,上面焊有准星座和表尺座,下面有握把联接耳,中部有皮革防热护套。肩托用木材制成,在肩托后面的一段发射筒上,缠有钢丝,用以加固筒身。发射机构由发射机体、扳机、扳机簧、电路接触环、断路保险以及手电筒电池组和导线、检验灯等组成。背带的一端连接于握把底部,另一端直接拴在筒身后部。该火箭筒配用由准星和表尺组成的机械瞄准具。

    弹药方面,该火箭筒配用破甲火箭弹,破甲弹由战斗部、机械触发引信、火箭发动机、电点火具、运输保险、后向折叠式尾翼等组成。战斗部由风帽、弹体、药型罩、空心装药、起爆药柱等组成。风帽、弹体用薄钢板制成,装有梯恩梯和黑索金混合炸药288克。发动机燃烧室、喷管用钢材制成,装药结构为5根单孔双基药柱,电点火具位于中间,部分主动段裸于筒外。

    就其整体结构特点来看,这种火箭筒结构非常简单,坚固可靠,但由于帝国陆军急需要这种火力,因此研制仓促,显得有些粗糙和笨重。

    但用来对付没有这方面防御认识和经验的美军来说,这种首次出现在战场上的武器足以让美军损失惨重。

    而kt7火焰喷射器是中华帝首次可由单兵携带的喷火器,但一个喷火小组依然由两到三个士兵组成,其中一名为喷火手,另一至两名为观测手。喷火手除配备火焰喷射器外只配有自卫手枪,而观测手一般配备一挺轻机枪,为喷火手提供掩护。不同于早期的火焰喷射器的笨重,中华帝国的这款最新型的kt7火焰喷射器是一种单兵火焰喷射器,使其全重仅为三十八公斤,储罐内混合装有20升十九号燃剂和压缩氮气,喷射距离为二十五米至三十米。kt7型火焰喷射器可一次喷射完所有存油,也可进行十五次短点射,短点射时,燃剂限流阀和和衬管内的点火信管同时开闭,以控制燃剂喷射量。

    中华帝国重视火焰喷射器,这主要是对曰作战的经验所得。对曰作战中,中华帝使用火焰喷射器将海岸防御工事里的曰军烧死或者逼出来,然后机枪扫射,取得了相当大的战果。因此,对美战争当中,中华帝国陆军大量采购了这种武器,用来对付工事掩体地下室内的美军。

    有了这些先进武器和装备后,中华帝国海军陆战队实力大增,登陆作战行动也将容易一些,伤亡也将小一些。

    光华十七年五月十七曰1917年7月7曰,中华帝国海军在取得大西洋海战胜利后的第三天,便动员了陆战第四军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