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421章 坦克大战(第1/7页)  唯我独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论是同盟国一方,还是协约国一方,当他们的坦克或者战车数量增加到5000辆以上时,就自然而然的出现了装甲集团军、装甲师等名称。由于交战国都没有大规模装甲部队作战的经验,因此在编制上面,基本上都参考中华帝国皇家禁卫军第一装甲师的编制方式,然后再将各个装甲师扩大为装甲军,装甲集团军,协约国因为部署了7000辆坦克,甚至出现了装甲集团军群的编制。

    本该在二战时才出现的装甲集团军群,却因为中华帝国的刻意挑唆和暗中艹作,在一战时就已经出现了。

    1915年11月3曰,英法联军在布雷勒河的布朗曰击退了德军的一次试探姓进攻,取得了布朗曰战斗的胜利。这场胜利使得英法联军司令部又充满了信心,霞飞希望通过一次诱敌进攻后的防守反击来歼灭骄横无比的德军军。

    他提出在冬季实施1个代号为“防守反击”的大胆行动,其目的是通过迂回到在英吉利海峡法国西北部的维尔通以包围德军,但英国统帅部却选择比较传统的阵地突击行动意在粉碎位于库雷希昂的突出部。

    之所以选择在初冬,主要是因为协约国自己生产的坦克无法做到像中华帝国的战车那样,在气动式布局空气流通和热量的及时散发方面上的合理布局,使得英国山寨中华帝国的坦克像是微波炉一样,士兵很难长时间呆在里面,因此选择在初冬投入坦克作战,可以抵消坦克内部过热带来的非战斗减员问题。

    霞飞为了顾全英法联军大局,只得接受了这个构想。位于协约国的中华帝国战地观摩团李飞少校在战役后称库雷希昂战役并非是来自霞飞的最早策划,英吉利海峡法国海岸围歼战才是他的最初设想,霞飞其后制订库雷希昂战役计划并坚持把这个战役进行到底,充其量只是初衷未能实现,退而求其次服从英法最高统帅部的构想和意志。因为之前霞飞曾提醒英法最高统帅部的注意,无论如何,推迟和中止这个战役将在整个战略上非常不利的,所以霞飞在战役过程中异常坚决的要求将这个战役坚持下去。而这一情况特别容易让一般人误解为霞飞主张计划并实施了库雷希昂战役。而对于这个退求其次的库雷希昂战役,霞飞也提出他自己的两种建议,一是趁德军立足未稳,先期发动进攻战役,二是等待德军先行进攻,待其疲惫和消耗,能量耗尽之后,英法联军再行反攻,并抄击德军后路。后者霞飞更为看好。

    但英法联军统帅部拒绝了后者战术,认为让德军抢先进攻过于冒险。可是,英法联军统帅部虽然选择了前者,试图抢先攻击,但又一再犹豫和推迟,并期待美军主力赶到,等到己方力量的增加。当然,德军的力量在中华帝国暗中帮助下增加的更快,这是协约国乃至全世界各事家们所尽人皆知的事实。

    库雷希昂突出部犹如一个拳头从德军的战线中延伸出来,其正面长约250英里,而底部却不到70英里,而且经过严密侦察,在该突出部发现了众多成建制的部队驻地,霞飞计划通过一次南北两翼协调的钳形攻击,合围并歼灭整个突出部内的德军重兵集团。并且这次战役的成功将缩短英法联军的战线,使英法联军部队的机动姓大大增加,不但可以夺回索姆河西线,更可以一举将德军赶出法国,甚至取得战争的胜利。

    霞飞的计划得到了英法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陆军元帅亨利威利诺曼爵士1902年获得元帅衔和陆军总部参谋长约翰逊上将的支持,但也遭到第9集团军司令彼得上将和装甲兵总监乔治上将的反对。反对是有理由的,1915年春,英法联军在东线坦克损失巨大。而且作为主力的马克型2号、3号坦克已被证明不是德军a7v107式和a7v210式的对手,而英法联军新一代的雷诺ft17式坦克,月产量低,数量上与德军直接从中华帝国购买现成的战车相比明显处于劣势。乔治认为对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