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343章 救俄国一命(第1/5页)  唯我独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不论是协约国一方,还是同盟国一方,他们都没有精力去考虑长远问题,眼前他们唯一的目标就是打破僵局,战胜对方,都不计任何代价。因此,哪怕中华帝国的军火商们开价更高,他们也都会选择购买。

    就在同盟国和协约国在西线战场上陷入僵持的同时,德国统帅部决定调软柿子捏,首先在东线打败俄国,进而打破战争僵局。

    东线的塞尔维亚已经战败,就剩下俄国独自抵抗来自德国奥匈帝国、保加利亚和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攻击,而西线英法意三国又不能够提供帮助,导致俄国面临的巨大军事压力,非常吃力。

    同时,俄国国内政局也不稳定,如果不是战争爆发,沙皇尼古拉二世都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国内局势。但尽管有战争吸引俄国国民们的注意力,但是一旦俄国前线战败,那么就将是非常危险的。

    俄国同德国和奥匈帝国有一条共同边界,延伸一千一百余英里。那是俄国一个省的波兰,形成一块二百五十英里宽的突出部,这个突出部向西突出二百英里,在西部和西北部与德国毗连,在南部则与奥匈帝国邻接。它的西部边界离柏林只有一百八十英里。它的北面是东普鲁士,这块八十英里宽的德国领土夹在波兰和波罗的海之间。俄国一次胜利的大规模进攻,就能把它同整个德国切断。

    但俄国从一开始就被奥匈帝国、土耳其帝国的军队给牵制住,始终未能向德国东普鲁士发动攻击。

    东普鲁士由堡垒地带拱卫,意在防止俄军越过波兰边境前进。沿着维斯瓦河上游和省会柯尼斯堡周围构筑了坚强的据点。穿过东部边境就是五十英里宽的马祖里湖,成为严格限制俄国进犯道路的天然障碍。奥地利利用喀尔巴阡山脉,从克拉科夫经过伦贝格现在的利沃夫到罗马尼亚边境,设置了筑垒防御工事。在俄国和它的波兰省之间,在平斯克这个中心的周围,都是普里皮亚特沼泽,有三万八千平方英里的沼泽地、杂树丛和几条泥土道路。

    德国的铁路系统包括十七条通向东普鲁士的路线,可以每天行驶五百列列车;这样的系统可以在短时期运送一支庞大的军队。多条支线从干线分叉到许多边境地区,以迅速调动部队应付突然事件。奥地利则造了七条铁路线经由喀尔巴阡山脉通向加利西亚,每天的运输量是二百五十列列车。俄国从主要内地城市到华沙只有六条铁路线,支线也太少,没有什么军事价值。

    为了拦阻来自西面的入侵,俄国铁路的轨距比德国所用的轨距宽。边境地带故意让它成为被森林和灌木丛隔断的半荒芜荒地,未铺砌的道路下大雨时就变成一片泥浆。由此而造成的一个结果,就是当俄军走近这些边境地区时,它的运动慢得象运货马车的速度那样。这种运输系统使已经转动不灵的军事机器无限的紧张。当俄国统帅部从法国那里得知西线德军准备东移对付俄国时,慌张的尼古拉二世立即要求俄国统帅部做出正确的判断,阻止德国攻入俄国境内。

    俄国统帅部于是决定先发制人,趁着德队还没有从西线调到东线前,俄军突破德国防线,将战火烧到德国境内去。

    然而,俄国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不过是是法国政客希望用俄国来引开德国注意力的一个手段,因为法国希望减轻德国在凡尔登和马恩河一线给法国的军事压力。

    但法国人也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们的假传情报,导致俄国被拖入巨大的深渊,差一点儿就令俄国灭亡,从而令协约国失去俄国这个盟友。

    担任俄国参谋总长并将统率参战军队的伊凡吉林斯基将军,向法国保证,有六十五万多人已经准备就绪。

    吉林斯基的兵力共计三十个步兵师和八个骑兵师,分成两个集团军,由亚历山大萨姆索诺夫将军和帕维尔连年坎普夫将军统率。连年坎普夫统率第一维尔纳集团军,萨姆索诺夫统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