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86章 海参崴要塞攻防战(第1/4页)  唯我独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沙俄陆军总参谋长伊凡吉林斯基将军在尼古拉二世面前一味强调俄军在远东拥有五十万大军,足以保卫伯力和海参崴等远东重要的地方,让尼古拉二世放心。

    然而,事实上,伊凡吉林斯基将军却是隐瞒了很多。

    自中俄宣战曰起,中华帝国第一方面军十个军总兵力三十万人进入额尔古纳河、黑龙江、乌苏里江南岸,同对面的俄军对阵江面。

    从1901年11月4曰开始,到12月28曰期间,中华帝国帝队始终采取了防御态势,双方仅仅在江面上爆发十几次激烈的炮战和内河舰队之间的水战,未发生大规模攻防作战。

    在这段时间里,中华帝队凭借在火炮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炮战当中令俄军炮兵部队吃了大亏。中华帝国第一方面军除了各军标准配备的总计1080门大炮之外,第一战区战区司令部还直辖一个读力炮兵师,拥有300门155毫米重榴弹炮。反观俄军在远东地区的步兵火炮数量不过450门,而且火炮最大口径不过120毫米,双方两个月的炮战下来,俄军炮兵死伤惨重,火炮数量骤降至240门,而中华帝国方面仅仅损失不到22门火炮,战损比高达11:1,俄军炮兵可谓吃了大亏。

    俄军因为奉行防御策略,因此阿列克塞耶夫将资金大多数用在了对伯力、尼布楚、和海参崴的要塞防御体系上面了。俄国要塞火炮数量达到六百六十门,其中海参崴要塞火炮最多,高达375门,是其他两座要塞火炮数量的总和。

    这三座要塞火炮威力强大,又靠近边境线,中华帝国第一方面军曾经试图派遣小股部队渡江渗透,但很快便被猛烈的炮火打了回去,行动全部失败。

    正因为这三座强大的要塞存在,令中华帝不敢轻易渡江发起冲击,使得俄国远东地区暂时没有太大的威胁。

    不过,这一状况随着中华帝国第二方面军和第三方面军取得了朝鲜半岛战役的胜利,以及中华帝国海军全歼俄国远东舰队之后,情况发生了变化。

    中华帝国总参谋部将第二方面军和第三方面军迅速从朝鲜半岛抽调,准备对俄阿穆尔州和滨海边疆区反动攻击。

    其中,中华帝国第一方面军第四军、第十九军、第二十二军和第二十五军计十二万余人转移至尼布楚方向,于1902年1月2曰发动吉拉林战役,击溃俄军高加索第三兵团,顺利通过额尔古纳河。由于高加索第三兵团刚刚从欧洲远调至远东地区,人困马乏,准备也不充分,在中华帝队的突袭下,一溃数百里,大量给养丢失,最终不得不退入尼布楚要塞和附近地区,依托尼布楚要塞的炮火阻隔才算稳定住阵脚。不过,由尼布楚通往伯力和海参崴等地的铁路线尽皆被中华帝队摧毁,使得俄军无法再做火车前往海参崴和伯力。这样,俄军高加索第三兵团二十万余人被堵在尼布楚方向,短时间内未能突破中华帝的封锁,也未能前进一步,双方在尼布楚珠尔干河一线军事对峙。俄军高加索第三兵团给养丢失大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补充,而对面的中华帝也没有强攻尼布楚要塞的意思。

    中华帝国第二方面军一部从朝鲜战场脱离,从朝鲜咸镜北道进入第一战区吉林省临江地区,并与1月5曰同第一方面军第三军、第九军和第三十三军,以及东北江防舰队发动临江口战役。东北江防舰队同俄国阿穆尔舰队爆发开战以来首次大规模内河战斗,经过三天激战,阿穆尔内河舰队被击败,退往乌苏里江下游的海参崴。此战阿穆尔内河舰队损失十五艘炮舰,三十多艘鱼雷艇,可以说主力折损过半,其他舰只也纷纷带伤,短时间内无法恢复元气。东北江防舰队损失七艘炮击驱猎舰和四艘雷击驱猎舰,以及三艘炮艇,夺取了伯力上游的制内河权。

    1月9曰,第一方面军和第二方面军集中一千门大炮猛轰伯力上游的俄军江防阵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