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五章 齐王的决断(第2/3页)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齐王这个时候终于缓过神来,望着尚有余温的血迹,惨然道:“传寡人的旨意,将这位壮士厚葬”

    侍卫们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收拾了大殿,这个时候自然没有了宴饮的心情,一应的酒食也一并撤了下去。也就是趁着这个功夫,群臣们渐渐放下了心中的紧张。毕竟赵军还未打过来,往日的风度渐渐回到这群“肉食者”身上。

    “王上前几日丞相还传信说赵军迟迟未动,并没有大的战事发生。如此看来,赵军当是置我齐国与魏国大军于不顾,偷袭临淄,所带粮草必然不多。当务之急乃是火速征召各郡县起兵勤王。待赵军粮草断绝,临淄之围自解。”一名老成持重的御史进言道。

    “不妥不妥”当即有人反对道:“临淄之兵只有三万之数,赵军来势汹汹,其粮既少,必然急切间想要攻破临淄。赵军的战力诸位是知道的,临淄压力必大。若是征召各郡县青壮,兵少则不能解围,兵多则耗时必久。不如速令丞相领军回援临淄,方为上策”

    “然也然也”有人当即起身附和,赞同道:“安阳距离临淄不过四百余里,大军疾行四五日即可抵达。赵军再如何强攻临淄,我们也能力保临淄五日内不失。王上乃万乘之躯,临淄乃国祚所在,不容冒险,一切以稳妥为主臣亦赞同此计”

    此言一出,附和者络绎不绝。人人皆知道,田单是齐国仅有的名将。眼下临淄遇险,众人自然而然地希望解围的乃是田单。换做是他人领军,还真怕打不过赵军。至于聊城方面的赵军会不会待机而动,从后方骚扰田单的大军,这就不是大家考虑的事情了。毕竟,勤王本来就是田单应尽的责任嘛。何况有近十万魏军侧应,赵军怕是难以掀起什么风浪

    貂勃见齐王意动,心中大道不妙。这些子大臣,身在危局,第一反应就是如何自保。说的好像田单的十万大军不在临淄,临淄随时都会失守似的。要知道,临淄可是有三万大军的,还有数万青壮可以征调。赵国大军总共才十五万,又在聊城留下了不少的兵力迷惑齐魏联军,临淄真要坚守的话,起码可以坚守几个月。但也许燕国攻破临淄的阴影还在,齐国多数大臣们居然未战先怯。将田单调过来容易,可这就能解临淄之危吗貂勃可不这样认为

    趁着齐王没有开口,貂勃正色道:“启禀王上急调丞相回军临淄一事,臣以为万万不妥”

    一石激起千层浪,貂勃一言引得群臣纷纷侧目。倒是几个人言微轻的御史、大夫们眼神一亮。眼下局势对赵国极其不利,赵军如此破釜沉舟,明显就是想要对齐魏两国分而破之。田单大军回来容易,再出去就难了。齐王生了退意,单凭魏国又怎么敢经略赵国南部呢坚壁清野是齐国眼下最好的策略,只要撑过一段时间,各地援军集结,赵军必然主动后退。唯一不好的就是少不得要落一些面子。

    齐王面露疑惑,不解地问道:“上大夫何出此言赵军马上就要兵围临淄了,各地援军征召需要时间,调丞相大军回师是最快的解围办法了“

    貂勃向齐王作了一揖,摇头道:“王上还记得桂陵之战吗魏国大军包围邯郸,克之,赵国向我齐国求援。威王令田忌为将,孙膑佐之,领军反其道而行之,围攻大梁,逼迫魏军回师,于中途伏击,大败之。”

    “上大夫的意思是说担心赵军会伏击丞相的大军”齐王瞠目结舌道。

    “然也”貂勃忧心忡忡地说道。

    齐王有些不信地说道:“桂陵之战时,魏军刚刚攻克邯郸,又是昼夜兼程,急于回师邯郸,人困马乏,这才中了我们齐国的埋伏。寡人怎么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呢丞相大军已经多日没有战事,士气正旺,体力正佳。丞相又乃知兵之人,自是不会如庞涓一般轻敌冒进。大不了寡人在旨意上提醒丞相这一点就是了。上大夫的好意寡人心领了,然救兵如救火,临淄绝对不可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