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九章 高唐之战(第2/3页)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将一目十行看过之后又传给身边的校尉。如此走了一圈。

    少顷,副将抱拳开口说道:“末将以为,赵军所言非虚一者蒲坂紧邻河西郡,乃三万赵军退路,赵军不大可能为了不增援我军而故意让蒲坂失守;二者,赵军在我军退入封陵的过程中也出力颇多,助战之心拳拳可见”

    “是啊将军虽然末将很不忿他们坏了我们的好事但经此一说,末将也明白了他们的苦衷。眼下韩、魏联军亲密无间,我秦军还是不要和赵军置气如何尽快地击退当前之敌,方为重中之重”一名校尉进言道。

    “然也韩、魏联军将封陵三面围城,单留南门一门其心昭然若揭我大军虽有城墙的掩护,但城外敌军足有近九万之众,是我军的三倍多若是敌军长期围困我军,我军粮草不继,封陵再如何坚固也守不住”桓齮感慨地说了一句。

    “将军权且放心如今腊月寒冬我们大军在城内生火取暖很是方便,又有房屋遮蔽严寒。城外却是冰天雪地,韩、魏联军攻城不易,战力大损待其疲惫,派一精锐直捣中军,大事成矣何况,我们还有近三万赵军游弋于城外,敌军势必要分心防备赵军可能的偷袭敌军能拿出几分兵力来攻打我们,尚不得知,但末将以为,不多矣”另一名校尉不疾不徐地分析道。

    众人纷纷称善,桓齮却是摆了摆手,说道:“如果是夏秋季节,自是如此。但莫忘了,赵军当中,有一万是骑兵。每日的粮草用度绝对是一个可以拖垮后勤的数字何况蒲坂城囤积了赵军的大部分粮草,赵军的粮草用度过不了多久就会极度紧张到时候,三万赵军不得不背离战场,我们就成了彻底的孤军”

    桓齮的话语惹得众人低头深思,众人这才意识到,不知不觉间自己陷入了一个误区。现在的赵军可不是本土作战,补给粮草方便。三万赵军可谓是深入敌境,和秦军一样孤立无援真若是粮草不继的话,赵军要么西渡河水进入河西,要么就食于野。可问题是,封陵周边的乡邑人口极少,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了城邑。即使赵军肯抹开面子,四处强征粮草,怕也是杯水车薪。

    “要不,向咸阳申请加派兵力或者粮草”一个声音从角落传来。

    桓齮很快否定了,甚至没有解释一句,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

    这句话就表明了桓齮自己的立场。隔着宽阔的河水,粮草运输极为不易,增兵的话直接就显得自己极为无能。若是在秦王心中留下一个无能的印象,以后的日子可有得热闹

    “要不,联络赵军尽快击溃韩、魏联军只要在粮草不继前重创或者逼退了敌军,我们就算是胜利了”又一个声音传来。

    桓齮沉吟了片刻,没有立刻作答。这个计划看起来不错,但也只是看起来而已敌军毕竟有九万之众多,自己一方却还不到六万,这个差距可不是简单的数字可以弥补过来的。只要韩国肯拼着伤亡拉自己和赵国下水,那绝对最有可能赢得希望的是韩、魏联军,而不是自己当然,无论是哪一方获得胜利,所要付出的代价均是不菲。除非,除非韩军做做样子,想要一种微妙的平衡。或者简单地说,韩国并不在意风陵渡的归属,不在意封陵的归属,但似乎,面对着双方的第一次角力,谁也不肯落后别人半个身位尤其是对新兴的强国韩国来说,向盟友展示自己的国力的强大,这是一个再好不过的机会。

    齐赵边境,高唐。

    齐军猛攻高唐已经进入了第三天,虽然城头上依旧飘扬着赵国的大旗,但明眼人都看出来,赵国一方实在撑不了多久的。不分昼夜三天的强攻已经快要消磨了赵军的所有意志,城头上残缺不全的尸首到处都是,赵军一次比一次更加艰难地将齐军赶下去,有许多新鲜的面孔战栗着走到了城头,挥舞着不太熟悉的武器,和齐军厮杀在一起。这一切都意味着,赵军已经是强弩之末,不堪一击。齐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