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七十六章 孝廉制(第2/4页)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何闻鸡起舞悬梁刺股。

    自己之前不过是担任新城的县令而已,民不过一万户,自己当时可以肆无忌惮地施行自己想要的治理百姓的手段。可现在,却有十五万户民属于自己的管辖,容不得半点差池。如果不是韩王然提前给自己的治理新城的机会,给自己这样的宝贵经验,荀况现在做起事情来一定束手束脚。

    好在在荀况自己小心翼翼地带领下,颍川的发展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随着累计的经验越来越多,荀况的胆子越来越大。荀况对治国治民的理解更加深入透彻。

    荀况起初不知道,韩王然为什么把楚国的年轻人看得如此重,还让自己收这个楚人为徒,享受和张良一样的待遇。荀况的事情如此多,起初是很不愿意的。但相处了一段时间,荀况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他这个学生。无论是他的知书达礼,勤奋好学,还是他的任劳任怨,这都让荀况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对于自己年轻时候的模样,谁又会不喜欢呢

    “先生”李斯走进大堂行了一礼。

    正在琢磨公务的荀况回过神来,满意地一笑,言道:“是李斯回来了啊怎么样,今天在学院又学到了什么”

    李斯按部就班地回答道:“今天孔夫子在学院里讲了礼,斯颇有些心得”

    “哦孔夫子怎么说的”荀子露出好奇地神色。儒家讲求的就是以礼治天下,若是人人知礼、守礼,那么天下大治。可惜人无完人,若想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啊

    “孔夫子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当今天下,礼乐崩坏,诸国罔顾信义,你攻我伐。但若真想四海归一后国家长治久安,非礼仪不可。民不丰。不能自给,再多的说辞也是无用的。因此若想以礼治国,教化万民,非富国强兵不可”

    荀子点了点头。孔夫子居然会认可之前不屑一顾的管仲的言论,说明他确实有了长进。想到这事,荀子忍不住问道:“你觉得是这个道理吗”

    李斯清楚,自己的这个授业恩师不喜欢听大、假、空的套话,喜欢听切合实际民生的底层声音。自己若是一口的之乎者也,荀子肯定不喜。不如理论结合实际,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来自楚国上蔡,这点先生是知道的。单就上蔡而言,学生家亲眼见过灾年时,沿街叫卖儿女者甚多。他们为人父母。没被逼到绝路是绝不会将儿女变卖的。学生也见过,贫穷的百姓以乞讨、偷窃为生,为争夺底盘的蝇头小利,乞丐们也会大打出手。这些都是孔夫子说的不合礼的地方。之所以百姓不知礼,学生以为就是因为贫苦。因为饥寒交迫。若是仓廪里都是谷物,衣食不愁,谁又肯做这些有辱斯文的事情呢”

    荀子再次满意地点了点头,李斯来自社会底层,却不忘自己出身,这是极难得的。自己也曾派人观察过他,他每月微薄的薪水从没有乱花。反而时常接济贫苦孤寡老人。

    “礼不可废”,荀子言道:“虽然王上以法立国,但也极为重视礼仪和道德不然,我韩国岂不是成了暴秦那般的国家”

    顿了顿,荀子继续说道:“王上已经下令各郡县举孝廉,选拔有贤德的人充入官府。为师自作主张,把你的名字加进去了。你该不会有意见吧”

    “学生不敢”李斯低下头,恭敬地说道。

    “呵呵,放心,为师自有分寸不会耽误了你的学习你就先担任郡御史吧”

    以下凑字数。晚上回来修改下,订阅的可以免费看

    韩国,新郑。

    这场大雪来得快,去得也快。雪停不过三日,大部分冰雪就在太阳的照射下融化了。离新年大典不过还有十日,韩王然的车驾却是出现在了新郑北郊。

    密不透风的山谷中,隐藏着一座营寨。任谁也想不到,以后威震天下,赫赫有名的“虎贲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