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百二十九章 巧舌如簧(第1/3页)  穿越而来的曙光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看到这个黑不溜秋的东西,肖竞顿时心头咯噔一下差点跳出来了,这正是号称元老院黑科技之巅的红外夜视摄像头。请大家看最全这些摄像头还是在各个招待所建设策划时已经安排好了,招待所所在的位置,一个招待所有多少间总统套间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总统套间的高度和距离楼梯口的距离也都做出了限定,原因是因为不能距离变压器位置太远。这些监控使用的线与供电电缆都是从旧世界带来的,是属于用一毫米少一毫米的特供物资,在建设时期要求尽可能地减少建设损耗,连做线时都要求从线最多只能剥掉两厘米的外皮可见一斑。为了这些监控摄像头的安装以及隐蔽,颇让反间谍处的一众人员费尽心力,这才在九牛二虎之力后完成了这些招待所套间摄像头的安装。

    每个监控单元都是由一个摄像头与一台拾音器组成的,在录像的时候还能同步录音,以保证监控时尽量不会漏掉重要信息。而供电部分也差点让安装人员愁出狗脑子来,监控是需要电力的,但是在东方港现在这种隔三差五停电的情况下,保证港口区二十四小时持续供电基本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因此监控用电不能光靠电力部门。在经过工业委员会与电力部门多次讨论扯皮妥协之后,最终决定在招待所附近港务局变压器旁安装了十多块太阳能发电板以及六台风力发电机。

    港务局里总共只有两台电脑,可是却有好几台交换机,这里的数据不仅要传回给邦克山的数据库,同时还有多个监控单元的监控资料需要传输给反间谍处位于国家警察总部的机房里。在没有光纤传输的情况下使用线进行如此长距离的传输,这事情真是让通讯技术部门的几个元老差点当机。线的传输能力是无法满足这种足足有三四公里的距离需要的,用无线传输倒不是不行,但是却有一个巨大的问题,是无线受到天气与遮挡障碍物的影响非常严重。年初时北支队深入大陆时采用的无线传输设备虽然能够用,但是却只能传输点线一类的摩尔斯电码,虽然说在一定意义可以用来传输数据通讯,但是速度之慢令人发指,连一份从东方港发出的手机新闻推送也要通过一分多钟才能接收完毕,想要看新闻更是要在收发机旁边站足足六七分钟才能看到一条。可想而知用这样的速率来传输大规模数据,光是等都要等得这帮元老们发狂了。但是不论通讯技术部门的元老们怎么愁白头,问题是问题,不会自己解决,因此李喆只能想办法用自己的力量来解决这个问题。

    穿越时李喆曾经提出过要携带光纤传输设备过来以保证长距离的传输,但是被直接否决了,因为当时设想的是整个元老院各个部门集在行政区,不需要使用昂贵的光纤,线足以满足需要。但是随着东方港的越来越大,行政区被搬到邦克山之后,港务局、商贸部这些部门却不能跟着一块儿搬走,因此这里的通讯成了难题,监控使用的数据传输则更是无法满足需要。

    好在这些穿越的元老们基本都是受到过高等教育的,尤其是通讯技术部门的这些元老们更是有着相关专业的特殊技能,他们在研讨几周后,做出了一项让负责审批的肖竞差点下巴都掉下来的决定拆解一台交换机。

    他们把那台交换机的每一块芯片都拆了下来,根据面的走线以及芯片的电路进行了分析,画出了详尽的线路图,然后通过电脑程序模拟了电路,在百次的实验后,终于试制出了一台大号的“交换机”。

    这台交换机的个头相当大,其实总体来说是把一台交换机的口传输能力进行了放大,当然他们采用的也不再是普通的八芯双绞线,而是八根较粗的铁线。当然在里面用的电自然也是通过放大的电流,而不是交换机口使用的弱电。为了保证数据发送和传输正常,这台交换机由两个口组成,一个负责发送一个负责接收,最终转换成数字信号重新回到普通交换机口。根据通讯技术部门的测试,这种远距离传输交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