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八章 杨秀才(第1/2页)  重生田园发家记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杨秀才住在上余村村头位置,这是为了方便其他村庄的孩子过来近一点,后来特地选择的地。

    余小伟带着涂涂和牛牛到的时候,杨秀才一家刚用完早饭,坐在院子里晒太阳。

    杨秀才一见余小伟,立马笑颜逐开,“是小伟啊,私塾放假了。”

    “是的,老师。”余小伟笑着作揖回答道。

    杨秀才对余小伟很是看好,刚来这上私塾的时候就让他印象深刻。年纪轻轻很是沉稳,学的也快,能举一反三,是个读书的好苗子,所以在他十岁时就举荐去镇上私塾念书。想当初来的时候是大字不识的娃娃,现在就要考秀才了,以他的学识,十拿九稳的事。想着就笑得越发真诚。

    “老师,今个儿来主要是给我家这俩侄儿拜师的。”余小伟扬扬手里的拜师礼笑着说道。

    杨秀才低头看了余小伟身后的两个小不点,一个大一点,约莫5、6岁,一个看上去就3、4岁。“大名取了吗?”

    余小伟点头,然后示意他们自己说。????“我叫余志远。”涂涂爽朗的说道。

    “我叫余志坚。”牛牛挺起小脊背,朝着杨秀才作揖道。

    杨秀才点点头,“学了什么。”

    “学了《三字经》,现在学《千字文》和《百家姓》。”涂涂回答道。涂涂为长,牛牛懂事的在一旁让哥哥回答。

    杨秀才抚须点头,看向涂涂,“‘子不学,非所宜。’后面是什么。”

    涂涂想了一会儿,“幼不学,老何为。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没一会儿,杨秀才就打断了,“嗯,背的不错。”

    然后轮到牛牛了,“‘为学者,必有初。’后面是什么。”

    牛牛一听就开始认真背诵,“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杨秀才眼神一亮,惊喜的看向余小伟,余小伟微笑的看向他。

    “嗯,背的不错。”杨秀才打断牛牛,“你们正月十六开始来私塾。”

    “是。”两个小不点作揖回答。

    余小伟把拜师礼拿进屋,跟师母打了招呼,询问了杨子忠(杨秀才的儿子)的近况,陪着杨秀才在院子里聊了会天,就带着涂涂和牛牛家去了。

    余小伟一进家门,发现家人都在院子里等,刘花、余萍立马迎上来,“小弟,怎么样呀?”两人紧张又期待的问道。

    “老师让他们正月十六去私塾。”余小伟笑着回答。

    “哈哈,哦哦,太好了。”两人满脸笑意。

    “老师考较了一番,两人都很不错,背诵的一字不漏。”余小伟接着说道。

    “哈哈,不愧是我老余家的子孙。”余老头开怀的笑着。

    “他爹,他爹,我们志远正月十六就要去上私塾了。”刘花激动的冲着余大伟喊道,仿佛还觉得不可思议。

    余大伟憨厚的面容堆满笑容,“哈哈,是呀,我们涂涂、牛牛要上学了。”

    刘花一听眉头就皱起来了,“说过多少次了,要叫志远,现在我们志远是要去念书的人了。还有志坚。”

    “娘,家里叫小名就好了,而且是在村里念书,叫小名也没事呀。”涂涂无所谓的对刘花说道。

    “娘不是说过了,这读书人要有读书人的样子,读书人就要叫大名。”刘花坚持。

    余何氏在一边也不好说她什么,说的也在理,可是在家讲究那么多干啥,唉,也是为了孩子。

    因着这一个小插曲,一家人也就散了,该干嘛就干嘛了。

    余老头带着两儿子继续做恭桶,余何氏则和两个儿媳仔细询问涂涂、牛牛早上的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