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五十一章 陪酒(第2/3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如李客师和安家,都是赚得盆满钵满。 别看这种小酒坊在长安如蚂蚁铺般,开得倒处都是,竟引无数文人骚客为其折腰。 比如后来的诗仙李白,就是这些店铺的常客。 第三个渠道,便是家庭自酿酒。 按唐人心目中的排名,官营垄断的酒,口感最差,其次就是酒肆,因为要量产,只能说比官酒要强点。 最好的,当属家庭自酿酒。 不会偷工减料,舍得用粮食,也不存在掺水问题。 当然,苏大为改良的制酒工艺,烧刀子的酒精烈度和口感,已经完全打败了所谓自酿酒,在大唐权力辐射之处,都赢得极大的口碑。 和鲸油灯一样,成为大唐向外贸易的名片之一。 这些念头,在苏大为脑中一闪而过。 他立时刻起来,叉手行礼道:“是阿弥疏忽了,待我回去,就把制酒的法子整理一下,交到宫里,若有需要,我家中也有熟练的制酒匠人。” “咳,阿弥坐下,坐下说话,你这说到哪里了,传到外面,岂不是让外人以为朕贪图你制酒法,不好。” “陛下说的是,不过这并不是臣子对陛下,而是阿弥对陛下的敬爱,就如这逍遥椅。” 苏大为七情上面,一脸诚恳的道:“若非陛下不弃,给臣施展的机会,哪有臣的今天,臣但凡有尺寸之功,皆陛下所赐,有什么便给之事,也应该想着陛下。 这几年在外征战,竟忘了将‘烧刀子’交给阿姊,这是我的疏忽。” 一番话,说得虽不如朝中那些老狐狸圆滑,但意思也到了。 明明是天子想要此物,但却不能让天下人,觉得天子在与臣争利。 像苏大为,就得递梯子上去,让李治满意。 这便是为臣之道。 李治笑眯眯的点头:“媚娘当初有你这么个兄弟,朕初时还觉得疑惑,现在越来越觉得,媚娘有眼光。” “陛下这么说,更让臣汗颜了,当初在寺中,臣莽撞,多有失礼处……” 李治挥了挥手:“谁还没有年轻的时候,一会陪朕多喝几杯,这事不许再提。” “谢陛下。” 苏大为暗自擦了擦汗。 终于,终于把这话给说开了。 这么些年,虽然李治没有计较,但苏大为自己岂能不知。 当初在救李治时,他的态度有多莽。 完全没把当时的李治放在眼里。 虽然那时长孙无忌当朝,天下人都以为李治懦弱。 此后苏大为在李治面前战战兢兢,多少也因为此。 今天总算是趁李治心情不错,借着献酒的事,把这事暗中说开了。 “对了陛下,怎么不见阿姊?” “媚娘在太子那边。” 李治一句话带过。 苏大为看了看气氛,感觉现在不适合马上切入到李义府的事。 酒菜陆续上桌。 酒是烧刀子。 菜则是琳琅满目。 苏大为粗粗一看,竟有数种鱼。 据说李治爱吃鱼,这桌上,有一道蒸鲈鱼,还有一道鱼脍。 至于别的,苏大为则是不认识。 李治似是看出苏大为的窘迫,提起金箸指着那道鱼脍道:“此乃金盘脍鲤鱼。” 苏大为顿时有点懵。 唐诗中,将鲤鱼称为“点额鱼”,典故来自《太平御览.鳞介部.卷八》:“鱼鲔,鲤也,出巩穴。三月则上渡龙门,得渡为龙矣,否则点额而还。” 据说此鱼极有药用价值,但好像朝廷禁止民间私自捕杀。 不过苏大为很快想起来,禁止捕鲤,说鲤与“李”谐音,那要到玄宗朝。 现在自无此禁忌。 鲤乃唐人餐桌上美味之一。 白居易的《舟行》里就说:“船头有行灶,炊稻烹红鲤。” 王维在《洛阳女儿行》写道:“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 苏大为看看眼前的满桌鱼宴,再看看满面红光,面带喜气的李治,心里忍不住碎碎念:鱼虽好,但陛下不能贪杯啊。 中医里据说许多鱼是有“发性”,不可随便轻吃。 比如鲤鱼,就是大发之物。 这个有没有道理不知道,但至少民间一直这么传。 如后来的孟浩然,《新唐书.孟浩然传》记载:开元末,病疽背卒。 据说就是病几乎好了,但在朋友聚会时,忍不住多吃了点鱼,回来后便背疽发作而死。 像李治这身体,一看就是三高人群,吃大鱼大肉,真的是在作死路上疯狂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