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三章 底线(第1/3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何事?” “这里说话不方便。” 王勃左右看了看:“寻个僻静的地方。” “行,你带我去。” 虽然附近就是都察寺的衙门和公廨,但总不能把王勃给带过去。 王勃显然对长安十分熟悉,一边带路一边自顾自的道:“上次你来王家,我刚好出门游学,不过你离开的时候,我和海宾是前后脚进门。 待后来我问过人,才知道你便是骆宾王提起的苏大为。” 海宾,便是王海宾。 谏议大夫王茂叔之子,未来会弃文从武,成为大唐将领。 而王海宾的儿子王忠嗣,将会成为未来的大唐名将。 这些都是后话了。 “上次听谏议大夫说你在长安求学?” “我现跟曹元在学医。” “学医?” 苏大为看了他一眼。 这未来的大诗人,居然在学医,这有点专业不对口吧。 王勃年纪虽少,但人极聪明,一见苏大为的表情,便主动解释:“先学了《周易》、《黄帝内经》现在正在学《难经》。” 都是医家宝典。 没想到他真的是在学医。 想到他大诗人的身份,苏大为总觉得有哪里不对。 他却不知道,王勃自幼聪颖好学。 六岁即能文,而且文笔流畅,被赞为神童。 九岁时王勃读颜师古注《汉书》,便发现其中的错漏,作《指瑕》十卷,以纠正其误。 而且王勃为人还至孝,常言:“人子不可不知医。” 十二岁便到长安,寻找名医求学。 五年后,尽得名医曹元真传。 王勃曾为《难经》做序,被收录于《文苑英华》中。 序曰:“黄帝八十一难经,是医经之秘录也……勃养于慈母之手,每承过庭之训曰:人子不知医,古人以为不孝。因窃求良师,阴访其道。” 此外,在《宋史.艺文志》记载,王勃还著有《医话纂要》一卷。 为医话鼻祖,在宋时十分有影响力。 可惜后世亡佚。 如此孝顺而聪慧的王勃,却是在前往交趾探望被贬的父亲王福畴,归途中不慎坠海而亡。 交趾,就是后世越南境内。 唐时还属中国。 苏大为与王勃行不多久,见到街边一家糖水铺子,看上去还比较清静。 王勃道:“就到那里坐下聊吧。” “行。” 两人在铺子里坐下,找掌柜点了两碗糖水。 待糖水送上,又叮嘱店家不要来打扰。 苏大为向一脸正色的王勃道:“现在环境也有了,可以说了吗?” 他对王勃的来意有些好奇。 毕竟像是王茂叔和王劭,都对苏大为有些不好的印象。 当时几乎是赶客了。 就武媚娘夺了王皇后的位置,又逼死王皇后,害得王家在朝堂上损失惨重,王劭不得不提前致仕。 王茂叔现在还只是一个清闲的谏议大夫。 王家人对武媚娘的仇恨,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 因此对苏大为也算是恨屋及屋。 这点,苏大为自己心知肚明。 王勃做为王家人,而且是他那一代,最杰出的人,居然主动找自己。 难道不顾及家里其他人? 他自己对武氏就没点恨意? 苏大为记得,王勃后来仕途也不太顺利,多少有些受武媚娘的影响。 “苏郎君,你是聪明人,我便不绕弯子了。” 王勃沉吟道:“我来长安已有数年,再过两年,我学医有成,也该考虑仕途发展,到时,苏郎君能否助我一臂之力?” 苏大为几乎怀疑自己听错了。 “你……是想让我帮你?你难道不知道,王家与我……” “我知道茂叔和劭翁都对你有看法,不过我和他们想的不一样。” 王勃的眼睛里,闪动着光芒,显得神彩奕奕。 苏大为不由笑道:“你如何看我?” 不管怎么说,王勃这孩子也太讨人喜欢了。 谁不想被人肯定,被人认同呢。 以王勃未来在诗坛的成就,今天能得他一句另眼相看。 苏大为这心情,居然也莫名染上一丝轻快。 好像也被他身上的朝气所感染了。 “我听骆宾王和卢照邻都提起过你,你并非无德之人,相反,在边关,为大唐抛头颅洒热血,此当值子安一敬。” 说着,他双手捧起面前的糖水,向苏大为示意了一下,然后饮了一口。 这是以糖水代酒的意思。 颇有几分豪迈气概。 “另外,在我看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