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十章 程务挺(第1/3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老一辈的将星逐渐凋零,而大唐中生代和新生的将领们,还没有谁能让李治放心授以兵部尚书之职。 几番思量下,李治选萧嗣业入京,拔为兵部尚书。 萧嗣业,出身兰陵萧氏。 曾祖萧岿,后梁孝明帝,庙号世宗。 祖父萧珣,南海王。 祖姑萧氏,隋炀愍皇后。 萧嗣业少年时便跟随隋炀帝,后随萧皇后入东突厥。 贞观九年,萧嗣业归国,因知突厥的情况,领突厥部众。 后来,萧嗣业任鸿胪卿,兼单于都护府长史。 贞观二十年,薛延陀咄摩支南奔荒谷,李世勣派遣通事舍人萧嗣业前往招慰,咄摩支投降。 显庆二年,苏定方与右卫大将军阿史那弥射、左屯卫大将军阿史那步真,以及折冲府都尉苏大为,折冲府右果毅都尉阿史那道真等人,分兵讨伐西突厥。 在大败西突厥,沙钵罗可汗阿史那贺鲁西逃后,苏定方命萧嗣业与苏大为一起率兵追击。 显庆六年,高宗派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契苾何力、浿江道行军大总管任雅相、夫馀道行军总管萧嗣业、镂方道行军总管程名振、沃沮道行军总管庞孝泰和含资道行军总管刘德敏率军十余万渡辽水。 平壤道行军大总管苏定方、平壤道大总管刘伯英、与新罗联军由百济故地南北合击高句丽。 其间,由于回纥叛乱。 契苾何力、萧嗣业所部被迫返回。 不久,李治下诏以左武卫大将军郑仁泰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燕然都护刘审礼、左武卫将军薛仁贵为副,鸿胪卿萧嗣业为仙萼道行军总管,右屯卫将军孙仁师为副,率兵讨伐回纥。 大唐老一辈剩下来的这些将领,皆是百战余生,每一个拿出来,都有名将之姿。 但是在将星辈出的大唐,却显得似乎没那么夺目。 这些老将,皆是知兵之人,是大唐的宝贝疙瘩,在李勣还在镇守着高句丽,还没率兵返回前,萧嗣业成了兵部尚书的不二人选。 此外,李治也开始注意培养军中的人才梯队。 如李思文、程务挺、王方翼、郭爱等一批中青年将领,皆被他纳入兵部,以熟悉帝国军事,为将来接班做准备。 苏大为之前的想法是,既然李治怀疑自己的用心,甚至担心自己助长武媚娘的权势,使他的布局失衡。 为了避嫌,他故意不去兵部走动。 这让一批随他回长安的将领,如高崇文和李辩等人,皆有些怨望。 本来李勣和高侃是想他们跟着苏大为多历练,谁知苏大为回长安后,便老实做他的不良帅,毫无在军中进取的愿景。 这让高崇文等人全都傻眼了。 暗自不知给李勣和高侃去了多少信。 原本,苏大为想就这样苟下去。 安稳的日子,挺好。 但最近遇到的一系列事,还有方才武媚娘让王福来带的话,提醒了他。 树欲动而风不止。 到了眼下这个位置,无论苏大为装得多么低调,都会有人的眼睛盯着他。 哪怕他表现得再无害,也会有人不信,有人想要除掉。 既然选择站在武后一边,很多事,便无从选择。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若还是这般“无为而治”,下一次的明枪暗箭,可还能躲过吗? 只有千日做贼,哪有千日防贼的道理。 到了这个时候,就得继续往前走了。 不良帅的日子虽安稳,却早已容不下他。 苏大为心事重重。 既想着高阳公主的案子。 又心挂前途未卜的未来。 不知前方会有怎样的风波和巨浪在等着自己。 他缓步走向兵部。 在入口处,被职守的金吾卫拦住,验过鱼符,方才放行。 待进了兵部院子,一眼看到许多人正在前方公廨门前,进进出出的忙碌。 要说大唐最热闹的衙门。 除了商贸,接待各国的使节的鸿胪寺。 兵部,更是重中之重。 大唐以武立国,从太宗到李治这一朝,战事越发频繁。 苏大为迈进院中时,看到的正是一批兵部的吏员正在进出忙碌。 “快快,武威的地图,还有安西四镇那边的地形图,快点拿进来。” “吐蕃的卷宗放在哪了?” “西域波斯与大食,那边的卷宗,快!” “还有天山南,回纥与突骑施的资料。” “黠戛斯部现在的首领,有关他的卷宗,快抽调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