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八章 限期破案(第1/3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永徽四年,高阳因房遗爱谋逆案被废为庶人,贬去巴州。 一别十一年,终于在大唐麟德元年,返回长安。 却在回长安的第二天,被人发现死于非命。 而苏大为,是这其间唯一拜访高阳公主的客人。 纵然他不想沾惹是非,但是非也已经主动找上来。 毫无疑问。 高阳之死,苏大为负有最大嫌疑。 苏大为此刻,倍感压力。 耳旁仿佛有一柄大铁椎,在一下又一下敲击着脑袋。 巳时正。 李治下了早朝,将众人召集于紫辰殿。 苏大为立在殿下,摒息静气,神情肃然。 殿内除了站在一旁的宗正寺、大理寺等官员,还有李义府、许敬宗、上官仪和秘阁郎中李淳风等重臣。 沉默持续了许久。 终于,李治的声音,打破了坚冰。 “高阳之事,众卿有何话说?” 大理寺卿裴廉抹了抹头上的汗珠。 春寒料峭,寒意未去,但他却出了一头汗水。 皇帝既然发问,在场的有两个人逃不开回话的命运。 一个是宗正寺,关于高阳公主的身后之事,得由宗正寺操持。 另一个更重要的,便是大理寺,破案的重责,无疑要落在大理寺头上。 “陛下……” 裴廉抹着汗,斟酌了一下用词:“公主的案子,应由我大理寺来处理,臣请陛下……” “要多久?” 一向沉稳的李治,开口打断裴廉未说完的话。 裴廉愣了一下反应过来:“陛下是问破案时间?这个,臣还没有看到此案的卷宗和物证,所以无法确……” “朕给你半月时间,将杀害高阳的凶徒找到,你可有把握?” 裴廉的眼神流露出来一种惶恐。 李治说的虽是询问,但话里的意思,就是给出底线。 若超过半个月不能破案,裴廉这大理寺卿的位置,只怕到头了。 到时,不知多少人要摘掉官帽,甚至血流成河。 裴廉喉结蠕动了一下,一时不敢接话。 “怎么?莫非半月还不够?”李治的脸色一沉,声音也阴冷了起来。 “陛下,破案之事,殿上有苏大为在,臣以为,陛下应该听听他的意见。” 裴廉惶恐中,及时把皮球踢了出去。 若说破案,现成的有这么个好的背锅对象。 听说苏大为昨日去过高阳公主的宅子,而且是唯一个去见过公主的人。 此后,守卫公主府的金吾卫,再也没见有谁进出。 若说嫌疑,苏大为最有嫌疑。 若说破案,除去当年在长安惊鸿一瞥的狄仁杰,还有远在西域的裴行俭。 放眼长安,苏大为的破案能力,也是鹤立鸡群。 这锅,给他背就对了。 果然,随着裴廉的急中生智,殿上所有人的目光,一下子集中在苏大为的身上。 令他感到如芒在背。 在心里暗自把裴廉“问候”了一番。 苏大为低着头,但他能感觉到,坐在殿中上首的李治,目光正穿透淡淡的烟雾,盯在自己身上。 “苏大为。” “臣在。” “你对高阳的事,有何话说?” 苏大为抬头道:“当年高阳公主和房遗爱的案子,臣也有份追查,昨日在朱雀街上见到公主,方知陛下皇恩浩荡,已赦公主之罪。 不曾想,公主才回长安,就遭到这样的噩运…… 臣恳请陛下严惩凶徒,以慰高阳公主,在天之灵。” 这一番话,说得锵铿有力,掷地有声。 开始提及十一年前的案子,其实也是在隐晦的提醒李治。 当年若无苏大为插手,替高阳他们收集证据,只怕长孙无忌早已命其自尽。 也就不会有高阳公主的后来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苏大为算是高阳的“救命恩人”。 那么现在更不会无缘无故的去杀公主。 至于后面的场面话,苏大为绝不会主动提破案的事,不会主动把这件事招揽到自己身上。 一为避嫌。 二就是,此事理应由大理寺来处理。 方才裴廉甩锅甩他身上,他并不是那么大方,那么喜欢替人接锅。 李治细细咀嚼着苏大为的话,没说好,也没说不好。 他的手指在扶手上轻轻敲击着,声音沉痛道:“高阳与朕自小一块长大,感情颇深,朕此次赦免她的罪,本想高阳能安度余生,岂料居然会发生这样的事。 朕心甚痛,朕对不起太宗皇帝……” “陛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