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一章 秘阁郎中(第1/3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婚姻大事,自有柳娘子做主。 苏大为眼下最迫在眉睫的,还是遇刺案之事。 当着李治和许敬宗等人的面,是定下三日之期,今天已经是第二日。 明日就要在天子面前,将破案结果呈上。 所以在今日,此案必须要有看得见的进展,甚至重大突破。 否则明日无法交案,将失信于天子。 虽然李治也不可能为此案去治苏大为重罪。 那也太不近人情了。 但至少苏大为那么多年,在长安积累下来“破案如神”的招牌,就算是砸了。 李治当时也不知是怎么想的,居然让苏大为这个被刺案里的“苦主”,去破此案。 苏大为一时也想不明白李治的用意,只能先把案子破了,再谈别的。 只是,还没等他去都察寺,就有客人拜访。 清晨的阳光下,一身仙风道骨的李淳风站在院中,向苏大为抚须微笑:“苏郎君,一别几年,风采依旧,真令老夫羡煞。” 他这话不算是恭维之辞。 修为越是高深,越有驻容之效。 苏大为这些年进境神速,从最初异人七品,一跃来到异人四品。 他的身体状态,仍然保持在二十几岁的巅峰。 这一点,年过六旬的李淳风永远也无法达到。 哪怕李淳风的境界,还在苏大为之上。 但是他当年突破异人四品时,年纪已过半百,无法与苏大为相比。 “太史令来找我,是有事吗?” 苏大为看了一眼李淳风,在他身边,这次还跟了两人,一位四十上下的中年人。 还有一个二十来岁的青年。 “这两位是?” “这是吾子李谚,这是吾孙李仙宗。” 李淳风向苏大为指了指身边两人。 又指了指苏大为:“这位便是在百济立功,又大破倭军的熊津都督,苏大为。” 苏大为忙摆手道:“是前都督,如今我只是武勋散职。” 李谚和李仙宗二人,皆向苏大为见礼。 执的是叉手礼,表明对苏大为的敬重。 “苏郎君战功赫赫,实乃我大唐良将,我们父子二人,皆心生敬佩。” 李谚身高七尺有余,身材健硕,颔下生着及胸的长须,宽袍大袖,颇有仙风道骨之感。 一旁的李仙宗比李谚还要略高半头,身形透着清瘦,双眼甚为灵动,正好奇的看向苏大为。 苏大为正奇怪,李淳风怎么把他的儿孙都带来了,就见李淳风抚须道:“阿弥,你这次又给我出了一道难题。” “怎么?” “还不是为了你昨日在宫里的事。” 这话一说,苏大为立刻明白过来。 伸手示意道:“太史令,此处不是谈话的地方,随我到书房。” “甚好。” 李淳风示意李谚和李仙宗跟着自己一块。 一边随苏大为走向书房方向,一边道:“对了,我如今不是太史令,你可唤我秘阁郎中。” “秘阁郎中?那是什么?” 苏大为有些懵逼。 怎么自己出去三年,连李淳风的官职都变动了吗? “去岁陛下改了许多官制名,像太史局,现在叫秘阁。太史令,就是秘阁郎中,当然,有时候这新旧名字也会混用,不过从法理上,现在只有秘阁郎中,而无太史令。” “哦,改官制名之事,我隐隐听到一点,倒没想连太史局都要改了。” 苏大为随口道。 去岁李治改了一大批旧官名,包括门下省,改为东台。 门下侍郎,也就变成了东台侍郎。 当时改的官制名颇多。 许多人仍没有适应新名字,有时不经意,就会喊出旧名。 但是在朝廷诏书和朝会上,都是用新名。 毕竟天子金口玉言。 待进了书房,苏大为请李淳风等入座,这才问道:“太史令,呃,秘阁郎中昨天进宫看了吗?” 说完,他自己忍不住摇头笑了:“一直叫太史令惯了,现在叫秘阁郎中还真不习惯。” “自己私底下叫什么都行。” 李淳风不在意的摆摆手。 “昨天皇后召我入宫,我前后都看过了,但是没有任何诡异的气息。” 苏大为笑起来:“太史令都说没有,那一定是没有了,你当时如何回复武后?” “如何回复?自然是照实说。” 李淳风摸着胡须,花白的眉梢微微皱起:“不过我在宫里,却发现另一种气息。” “是什么?” “像是有人在行巫蛊之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