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百一十八章 紫宸问对(中)(第1/3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紫宸殿外,无数人猜测着天子李治和皇后武媚娘,在与苏大为说些什么。 紫宸殿贵为内殿,等闲人一般没资格进入。 除非是李治亲信重臣,又或者是武媚娘这边的重要亲族。 更何况今晚,是单独召见苏大为。 意义非比寻常。 跟殿外无数人猜测着内景不一样,殿内十分的安静。 殿角的香炉烟气袅袅,一种能宁神和舒缓疲劳的香气,在紫宸殿飘动。 淡淡的白烟如仙鹤,如异兽,又如传说中的仙家洞府一般,宁静而深邃。 李治没说话,苏大为也是恭敬站在阶下,静静等待着。 在礼数上,绝不会有任何不周道。 哪怕是真的亲戚,对面的是天子,做臣子的也不能有任何失礼。 何况自己只是武媚娘认的“弟弟”,并无血缘之亲。 李治眯着眼睛,透过香气打量着苏大为,似乎终于将呼吸调匀,不像方才那样喘了。 他像是想到什么有趣的事,嘴角微微翘起:“阿弥,你闻这香如何?是吐谷浑的蕃使进贡给朕,据说出自大食,最能安神,朕用了感觉头痛都好了许多。” 武媚在一旁,伸手握住李治的手,关切的看向他:“陛下为国事操劳太多。” 苏大为不知道李治为什么要特地提到河西进来的香料,但他猜李治提起这个,必有他的深意。 果然,李治下一句就是:“去岁的时候,天山南疆又有外蕃叛乱,好在薛仁贵及时将其平定……多亏了大唐的将士们浴血奋战,朕才能不断开疆拓土。” 说着,他深深看了苏大为一眼:“替朕稳定百济的局面,阿弥你有功。” “身为大唐子民,陛下的臣子,这些都是我份内之事,全靠众将一心,阿弥不敢居功。” 苏大为忙抱拳道。 开什么玩笑,领导说你有功劳,你不能真沾沾自喜啊。 先谦虚一下看看风向。 究竟是真心实意夸奖,还是欲抑先扬,得看清楚了再说。 李治看了看他,继续说道:“你在百济待了快三年,熟知那边的情况,朕今天就是想问问你,对百济那边的看法。” 苏大为没有立刻回答,目光先是扫了一眼武媚娘,然后重新落回李治的身上。 这位大唐的天子,虽然身材胖大,有时候甚至连气都喘不匀了。 但苏大为绝不会对他有一丝的轻视。 李治的双眼依旧明亮锐利。 代表着就算这位大唐皇帝正被家族遗传的疾病所困扰,他的头脑依旧清醒。 苏大为知道自己不能犹豫太久,他略一思索,拱手道:“陛下既然问起,臣就斗胆了,但臣年纪常轻,眼光和见识定然比不上英国公和邢国公,仅为在下一点浅见,愿陛下察之。” 对不住了,李勣老狐狸,还有师父苏定方,只有抬出你们两尊大神,替我分担一下了。 苏大为暗自想。 他这番话,还是在做伏笔,哪怕一会话说得不合李治圣意,那也是他“年纪轻”,眼光见识不如李勣和苏定方。 李治可不能拿这话来治他的罪。 这话说出来,李治脸上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错愕,随即摇头,指着苏大为喘气道:“你……你这猾头,放开了说,不管,不管说了什么,朕都不会计较。” “谢陛下。” 苏大为这才放下心来,稍微斟酌了一下道:“陛下问百济之事,那就得和高句丽、新罗一起说。” 李治没说话,扶手上的食指微动了一下,示意苏大为说下去。 “前年苏定方大总管虽然仅用不到一月时间,便攻下了百济,尽掳扶余王族回唐,并于洛阳则天门献俘,但是百济内的叛乱力量,却没有彻底消除,仅数月之后,百济扶余丰便在倭国的支持下,潜回百济,并打出扶余王的旗号。 当时天气甚寒,我军在百济仅有一万人,粮路又不畅,原本归降我们的各处城主皆反,情势危急。 后来臣与刘仁愿议定,收缩兵力,守住故百济都城泗沘。 其间大小数十战,幸赖陛下神威,我们守住了泗沘城。 待到来年,臣被陛下拔为代都督,命刘仁愿守住泗沘,臣依据情报,率兵奇袭高句丽买召忽城,夺得一批粮草,解了我军缺粮之急。 返回泗沘城时,适闻扶余丰的叛军正在攻打泗沘。 臣于是与新罗金仁泰、刘伯英将军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