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六十二章 鲸吞(第1/2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中国海军历史悠久,早在秦汉时期,其舰船制造技术已经达到了成熟阶段。 船体庞大,雄伟坚固,甲板建有高楼栅寨,能在海上抗击风浪。 设备齐全的楼船是这个时期代表作。 这时水军已经发展成为强大的独立军种,专门从事海上战斗。 汉武帝在平南越和卫氏朝鲜的战争中都曾使用过海军,其楼船军多达十万。 到隋唐时期,海军又有了新发展。 隋炀帝东征高句丽时曾多次使用海军。 唐太宗为了东征高句丽也大建海军。 据《旧唐书高丽传》记载,贞观十九年,张亮率“劲卒四万,战船五百艘,自莱州泛海趋平壤”,从海道进攻高句丽。 而《唐会要》卷九五《高句丽》记载:张亮水军七万人,以此推断,旧唐书上说的劲卒四万是战兵,不包括驾船的辅助水手。 唐初海军规模巨大,装备也十分先进。 为适应作战需求,海军舰船按用途分若干类型。 据杜佑《通典兵十三水平及水战具附》记载,当时军用舰船有六种。 第一为楼船,隋初杨素所造楼船“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 唐代的楼船,杜佑说:“船上建楼三重,列女墙、战格、树幡帜,开弩窗矛穴,置抛车垒石铁汁,状如城垒。” 第二为艨艟,以生牛皮蒙船覆背,两厢开掣棹孔,左右前后有弩窗矛穴,敌不得近,矢石不能攻。 这种船造型小巧灵活,速度快,主要用于突袭、侦察和联络。 第三种为斗舰,上设女墙,可高三尺,墙下开掣棹孔,船内五尺又建棚,与女墙齐,棚上又建女墙,重列战敌,上无覆背,前后左右树牙旗、幡帜、金鼓,属于战船。 第四种是走舸,舷上立女墙,罩棹夫多,战卒少,皆选勇力精锐者,往返如飞鸥,乘人之不及,金鼓、旗帜列之于上,战船也。 主要用做突袭和冲击。 第五种是游艇,无女墙,舷上置桨床,左右随大小长短,四尺一床,计会进止,回军、转阵,其疾如风。 主要用做指挥调度和侦察,机动性强,属于小船。 最后一种,称为海鹘,头低尾高,前大后小,如鹘之状。 舷下左右置浮板,形如鹘翅翼,以助其船。 虽风涛巨浪,仍能保证不倾覆。 背覆生牛皮,牙旗、金鼓如掌法。 此江海之战船。 另外海战武器除了常用的刀剑枪弓弩外,还有绞车弩、拍竿和炮车,及配套的箭、石等等。 这些,只是大唐海军的基本配置。 其余还有苏大为引入的黑火油,燃烧瓶,并及一些特殊武器,林林种种,不一而足。 反观倭人的水师,在唐军面前,可以毫不客气的说,只是个弟弟。 除了数量多,别的真的一无是处。 还保持着原始的海盗战术,靠着接舷战来抢夺对战船的控制权。 但唐军完全是降维打击。 通过战略、战术,将唐军六种船型的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 往往倭军沉没十艘,唐军才伤一艘。 等到唐军楼船出动,倭军已经彻底失去战意。 只胜下败亡一途。 就在这个时刻,由中大兄率领的刺客天团,自后方摸上苏大为的楼船。 这支刺客天团是如此的豪华,以致于后来倭国还专门以史记载。 这支刺客团,带队的人是倭国中大兄。 有望继承倭王位的实权王子。 在他身边的,是百济复国军中与道琛并称为双壁之一的鬼室福信。 鬼室福信,既是百济王室,又有倭国王室血统。 他本身也是一个不弱于道琛级别的异人。 鬼室福信之后,中大兄这支刺杀天团里,还有异人三人,诡异六只,半妖七人。 这份实力在手,中大兄相信,哪怕苏我氏复活,也足以扫平了。 除了这十七人。 剩下的四百余人,皆是倭国里的武者,属于中大兄的私兵。 都是作战经验丰富的劲卒。 每个人手里都见过血,至少有十余条人命。 这几百人,在中大兄的手里,可以当千人用。 再加上鬼室福信等一帮异人。 中大兄有绝对的信心,可以完成这次讨取。 只要拿到唐军总都督的首级,这场战斗就可以单方面宣布倭人胜利。 看着倭国异人冲到了苏大为身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