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十四章 战后(第1/3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泗沘城攻防战,伴着落日徐徐落幕。 是役,唐军大胜。 粗略估算,百济叛军被唐军斩首盈万。 至于死在泗沘城下的百济流民则难以计数。 满山遍野逃跑的都是饥民及叛军。 用句后世俗语形容,就算跑的是几万头猪,一时半会都抓不完。 苏大为与阿史那道真、苏庆节、娄师德等人合兵一处,又乘胜追击叛军三十余里。 最后因为天色太暗,不得不收兵回城。 “胜了!” “是啊,胜了!” 泗沘城头,薛绍义心有余悸的点点头:“多亏代都督神兵天降,带着援军及时赶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说完,却不见刘仁愿回答。 回头看去,只见刘仁愿按刀而立,双眸微阖。 他站在那里,悄无声息,如同一尊毫无生机的石像。 薛绍义心中剧震。 颤抖着伸手去一试,却发现刘仁愿鼻下微有热气。 竟然是站着失去了意识。 薛绍义一颗悬起来的心,这才落地。 “医生,快传医生来!” 昨夜刘仁愿遭到刺客刺杀,后腰中了一刀。 其后在上午的守城战时,身上又被刀剑所伤,被创十余处。 他能坚持到现在,已是一个奇迹。 连唐军在泗沘城的副总管,都重伤若此,可以想像到这一战的凶险和惨烈。 薛绍义勉力安排下城头防务,又命人将刘仁愿抬下去救治。 等精神松懈下来,才觉得全身剧痛,各处创口一齐迸血。 再也坚持不住,直挺挺的摔倒在城头上。 “都尉!薛都尉!” 此战唐军虽是大胜。 但自身损失也不小。 首先是副总管刘仁愿重伤,短时间内,必须卧床休养,无法视事。 至于刘仁愿之下的将领,如薛绍义、卫满夫等人,虽然轻重不同,但却人人带伤。 留守泗沘城的共有七千余唐军。 除去刘仁愿手下五千人,还有阿史那道真、崔器、苏庆节等三个折冲府的兵力,共计两千四百余人。 这一战下来,阿史那道真部受损较小,只伤亡数十人。 苏庆节因为冲阵,折损略大,折了一百多人。 最惨的是崔器的部下,八百勇猛之士,因为在城门与叛军争夺,用肉身顶在第一线。 战中被敌人杀死、累死的有百余人。 之后守住城下,追击饥民和压迫叛军阵线,又伤亡了近百人。 战后,倒地不起,因脱力而累死的,还有七人。 是苏大为部受损最严重的一支。 熊津都督府这三个折冲府的兵力,拢共伤亡六百余人,六百人里,战死三百七十二人。 这个战损,令苏庆节等将肉痛不已。 是唐军自从入百济以来,少有的折损。 但跟刘仁愿手里五个折冲府的兵力,苏大为这边的损失又不算什么。 光是守城一战,刘仁愿麾下就伤亡了两个折冲府的兵力,近乎两千人短时间内无法再战。 其中战死超过六百余人。 轻重伤一千余人。 最严重的损失,是出现在叛军出动弩弓之后。 此次若不是有高句丽人的车弩压制,唐军哪怕面对数倍于己的叛军,城墙会稳如泰山。 甚至有足够的信心可以以少打多,靠铁骑摧毁叛军的阵形和指挥。 只能说,此次叛军的动作,实在出乎了刘仁愿的意料。 刚刚开春,寒潮未退。 叛军不顾流民百姓的死伤,选在这个时候动手,令守城的唐军措手不及。 当然,最重要的原因其实是苏定方把主力带走,留守百济全境唐军仅有一万余人。 这么点人,别说守全境,就是守住泗沘城都十分困难。 其中还因为缺粮,被苏大为带走两千多人去劫高句丽的买召忽城。 缺兵、少粮,缺乏装备,缺乏心理准备。 能在近十万叛军的攻势下,最后将斩杀万人,将敌人的大军击溃。 此战纵有缺憾,仍瑕不掩瑜。 刘仁愿在战前的布置有些欠妥,属于有过。 但击退了敌人,功过相抵,应该不会受到太大的责罚。 鲸油灯的光芒照亮了房间。 浓浓的药香,在房间里飘浮着。 那是一种介于酸和香腥的气息。 有童子在一旁蹲着守着炉火,替大唐嵎山道副总管刘仁愿熬着草药。 苏大为抱着头盔,一身疲惫的走进房里。 站在门口的聂苏向他脆生生的喊了一声:“阿兄。” 苏大为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