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四章 金庾信的隐忧(第1/3页)  大唐不良人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一命二运三风水,四修功德五读书。 人生而不同。 有的生在帝王家。 有的,却是低贱如草,食不裹腹。 对所有人来说,这世间如果还存在唯一公平的东西,那便是…… 时间。 人间不过百年。 无论帝王将相,贩夫走卒。 谁能逃得过时间? 到了大限之日,都是黄土一抔。 就算再多的陪葬品,又有何益。 所有人的生命,只有一次。 不。 或许,有些人会超脱这个法则。 苏大为端坐于营帐内,面前的小木几上,堆满了从泗沘城里带出来的文书,手里执着笔,似乎正在发呆。 营帐里鲸油灯的光芒明亮,聂苏站在一旁,正弯腰帮苏大为磨着墨。 一低头,乌黑的发丝,如瀑布般散下,有几缕飘到苏大为脸上,又麻又痒。 苏大为从出神状态回复过来,摸了摸自己的脸颊,苦笑道:“小苏,你在营里还是注意一点,把头发束起吧,让人看到不太好。” 聂苏嗯了一声,眼波微转道:“可是刚才梳洗了头发,不散开晾干,会痒的。” 苏大为一手托着下巴,侧脸看向她:“可惜没有吹风机。” “什么是吹风机?” “咳咳。” 苏大为轻咳两声:“继续磨墨,我还有些公务要处理。” 聂苏在苏大为面前颇为乖巧,立刻弯着腰,接着磨墨。 从她身上散发出一种如兰似麝的香气,非常清淡好闻。 苏大为不禁吸了口气,有些昏沉的大脑也变得清明起来。 “现在我手里掌着四千人,其实已经远超一个折冲府的规格了,下面娄师德等人,完全可以独领一折冲府兵马……这次若是稳住百济的局面,要向朝廷表功,帮他们位置往上挪动一下。” 大唐共有六百多个折冲府,其中大半都设于关中,实行的是强干弱枝之策。 折冲府是唐代府兵制基层组织军府的名称。 分上、中、下三等,上府一千二百人,中府一千人,下府八百人,所属的兵士通称卫士。 每府置折冲都尉一人,左右果毅都尉各一人,别将、长史、兵曹、参军各一人,这是府一级的组织。 府以下,三百人为团,团有校尉及旅帅。 五十人为队,有队正、副。 十人为火,有火长。 当然人员这个规则,只适用于普通情况,在战时,会根据需要略有调整。 像苏大为下辖四千人,实则已大大超标了。 不过此时身在敌国,需要统一军权事权,方便镇抚。 按平时的情况,这四千人,可以分成四个中等折冲府。 实际上苏大为手下有一帮优秀的将领。 像娄师德早先已因功拔为折冲都尉。 王孝杰和崔器等也升上了果毅都尉。 至于阿史那道真,也因累功升至折冲都尉。 但,之前与薛仁贵征高句丽时,功败垂成,以至战损。 李治盛怒之下,虽然没有严惩薛仁贵,但对他手下这帮将领,都是降一级录用。 苏大为此来,正好因重建情报,为苏定方半月拿下百济,立下汗马功劳,被升为折冲都尉。 然后娄师德他们,就被苏定方顺水推舟,大笔一挥,全都归于苏大为帐下节制。 按说娄师德他们,早就有单独领一折冲府的能力了。 只不过……运气不好。 这事苏大为也颇有些自责。 若不是他极力推荐,当初薛仁贵也不会把这些将领要过去。 谁能想到薛仁贵在战场上,在大非川之外,还有吃亏的战绩。 所以苏大为认为,自己有必要,帮着手下这帮兄弟们,立些战功,把位置往上升一升。 翻阅着手里的文书,苏大为忽然想起一事,忍不住道:“大唐的军制,常备只有二十多万,不到三十万的样子,难怪每次出征,普遍只派五万人左右。” “阿兄,你在说什么?” 聂苏在一旁好奇的问。 “哦,我是说,大唐的卫府兵是轮值的,一般在役的只有三分之一人。 三分之一的在役卫兵,也就是二十多万人。 此次征高句丽,出动十几万大军,已经是在役人数的一半了。 难怪大总管要这么急着把主力带回去。” 不带回去行吗,大唐的兵力已经抽调一半了,这连镇守本土都有些捉襟见肘。 如此大军,自然不能太长时间孤悬于外。 苏定方大战一结束,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