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三九二章 幕后英雄(第1/3页)  三国第一强兵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李响的理想就是发财,不是横财,而是靠着自己的能力发财。

    他的理想很朴实,也很踏实,用自己的双手致富,即便在后世,也是一种值得传颂的美德。不过,代入到他的实际情况之后,这个理想就变得好高骛远了。

    他最引以为傲的本领,就是他的那张嘴皮子,然而,在这个时代,能靠嘴皮子飞黄腾达的只有两种人,名士和名士的亲戚。河内李家,连豪族都算不上,八竿子都沾不上名士的边,他这理想当然只是能想想了。

    但世事无常,再卑微的人,只要碰上了合适的际遇,就有鱼跃龙门的机会。在远离家乡的清河郡,李响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机遇。

    被俘虏期间,青州大将太史慈曾当面与他谈过话,并且许了他,只要他回到部队后,坚持散布青州军需要的流言,做一天,就有一万钱的赏金

    李响想都没想就答应下来了,和他一贯的小心谨慎大相径庭,搞得他的从弟李校尉直用怀疑的眼神打量他,怀疑他是不是打算虚应故事,只求脱身。

    不得不说,即便是亲戚,互相之间的了解也是有限的,李响的理想就是这个,轻轻松松的说几句闲话就赚钱,天下哪有比这更好的事儿啊反正自己说的都是实话,有的是人能做旁证,也不用担心被人抓着不放,治个动摇军心之罪什么的。

    至于这些流言对大军的影响,他就更不放在心上了,反正打败了可以直接投降,保命不说,还能拿一笔遣散费和赏钱,当兵不就是为了吃饭吗何乐而不为呢

    和他领取了同一个任务的人很多,只要被俘过,就能直接领任务。

    不过,李响的表现是最好的。被他说动的人,不但没人举报他,而且还都对他甚是感激,认为李什长是个仗义之人,毫无保留的将自己保命的经验传授给了大伙儿。所以,大家也应该吃水不忘打井人,等仗打完了,要好好的报答李恩人。

    太史将军很讲信用,得知了李响鹤立鸡群般的成绩后,他大手一挥,赏金直接翻了倍赏金之外,还有不少嘉勉之词,诸如再接再厉,再创新高之类的。

    李响深受感动,既是为了翻倍的赏金,同样也是出于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然而,好花不常开,好景不常在,正当李什长努力拼搏,为了理想而奋斗的时候,曹仁这个丧门星出现了一出现,就将李响的美好愿景砸了个稀巴烂。

    张杨的魄力、手段都很有限,但他毕竟也是一方诸侯,治军的手腕还是在水准以上的。

    先前军中流言肆虐,导致大军战力全无,他无法可想,毕竟现实状况摆在那里,从严治军很可能会激起内讧,而且新败之后,敌情不明,就算勉强把部队拉出去,也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可援军到了,那就不一样了。河内军再怎么弱,也是正规军,当主力不行,跟在曹仁身后摇旗呐喊,打打下手还是没问题的。

    有了曹仁撑腰,他也敢于下狠手治军了。

    内讧看谁敢子孝将军的大军就在不远处,谁跳出来闹事,谁就死

    李响的同道大多数都心思机敏,很有眼色的人,曹仁一到,他们就知道大事不妙,一个个都是偃旗息鼓,藏起来了。不过,林子大了,鸟也各种各样,总有那么几个看不清形势的,撞在张杨的刀口上,被杀鸡儆了猴。

    有这些血淋淋的教训在,李响知道,自己的理想彻底破灭了。

    其后的战局,也验证了这一点,面对两路大军的夹攻,即便神勇如太史慈,也没有任何解决的办法,只能且战且退,直至退无可退。

    李响不知道多少次,在心里骂太史慈傻,十一弟更傻了。

    这又不是什么必争之地,也关系不到整个河北大战的胜负,何苦这么执着呢放弃一群草民逃跑,不是很简单的事吗只要人没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