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二十六章 真刚不作绕指柔(四之全)(第1/7页)  新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由袁谭渡至深州城南门这四五十里的地区内,主要是以河流稻田为主,尤其是

    靠近深州南门的一二十里内,地形极不利于骑兵展开,但是在袁谭渡苦河的北岸

    却有南北约三十里,东西约四五十里的地区,是一片较为平坦的碳地。苦河之水不

    能饮用,亦不能用于耕地灌溉,因此沿河的许多地区,要么是寸草不生的沙碳地

    要么是杂草丛生中点缀着稀疏几棵树木。

    这样的地形,对于唐康来说,既可以说有利,也可以说不利。这是一片天然的

    战场,他的晓胜军与环州义勇全是骑兵,渡河之后,这样的地形便于他们布阵展

    开,但同样的,这样的地形,也便于契丹骑兵活动。

    因此,唐康与李浩一早就预料到,渡河之后,必然将有一场恶战。

    不过至少最坏的情况并没有发生,辽军并没能阻止他们渡河,或者趁他们立足

    未稳发动猛攻,甚至半渡而击之。

    宋军早已做好了渡河作战的各种准备,在下定决心之后,虽然有些突然,但是

    在衡水的巡检与百姓帮助下,宋军利用早已准备好的渡船、铁链、木板,不过一个

    时辰的工夫,就迅速地在并不算太宽阔的苦河上,搭起了十来座浮桥。

    从亥时开始,宋军点燃火矩,开始有条不紊的渡河。除了猫重部队继续留在衡

    水外,所有的作战部队,在子时之前,全部渡过了苦河。唐康和李浩并没有刻意掩

    饰他们的行动,事实上这也不可能做到,既然契丹人反正会察觉,那么尽快的渡河

    布阵,便成为比掩藏行踪更重要的事。

    渡河之后,除了何灌率领环州义勇负责警戒以外,晓胜军开始迅速的背水列

    阵。这自然是些冒险,对于骑兵来说尤其如此,在使用骑兵上,宋军与辽军的理念

    几乎是完全相同—他们永远都需要足够的回旋空间。坚若磐石一样的阵形,是步

    军的任务。但是此时受限地形,他们不得不犯一点兵家忌讳。

    因为晓胜军是宋朝的教导军,这带来的问题是,他们实际上是由各种各样的骑

    兵兵种构成。这包括大约有两个指挥约六百六十骑的重骑兵,八个指挥约二千八百

    骑的轻骑兵,同时也是枪骑兵,还有十个指挥约三千四百骑的弓骑兵,以及五个指

    挥约一千七百骑的突骑兵—这是一个特别的兵种,它早已有之,但仍属于枢密院

    的一个尝试,他们希望在每支禁军中,都有这样一只部队:他们全部骑着最快的战

    马,装备最轻的销甲,由最优秀的士兵组成,根据战场的需要,精于突袭、诈败、

    侦察、诱敌、包抄一然而不幸的是,这种骑兵,也就是刘仲武的第二营,目前还

    从未被应用于实战,而也许他们第一次上战场,就将面临一个极不利于他们的环境

    —预定的战场上可能没有空间可供他们施展。

    唐康很明智的暂时将晓胜军的指挥权交给了李浩。

    而对自己的军队十分了解的李浩并没有选择传统的阵形。

    他将重骑兵以什为单位,列成五排,布成六十个锥尖向外的锥形小阵—另有

    六十骑是这两个指挥的军官与军法官,他们也一起布阵,但分散在各自的位置上一

    一然后,所有的这些重骑兵稀疏的分布在前阵的最前列。

    在这些重骑兵的后面,紧跟着队形较为密集的轻骑兵,他们全部以二十五列四

    排为一小阵—实际人数是则一百零五人,包括各都的五名武官与军法官—这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