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前言:一些想和你们说的话(第1/4页)  零秒绝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去年十月,突然地结束了《篮球之上帝之鞭》的连载,工作是主要的原因。因为岗位的调动,到了新的职位上,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作息时间,工作节奏也出现了大变化,需要调整和适应,一时间没有办法再继续小说的写作。

    次要原因在于,当我写到100万字的时候,深深地感到nba对我而言,已经失去了通过写作去发掘它的魅力。

    看nba已经有将近20年时间了,1998年第一次看了nba的总决赛,那时候我才小学,知道了乔丹,知道了马龙。在新华书店看到了邮差马龙的大幅海报,看到了迈克尔-乔丹在nba的传奇历程。那时候的nba对我而言充满了神秘,它所彰显出的篮球之美,令人炫目和心醉。

    2001年王治郅登陆nba,电视上的nba比赛直播越来越多,到了2002年姚明以状元的身份加盟火箭,我和无数的中国小球迷一样,成为了火箭和姚明的球迷,直到今天我依旧会偶尔看看火箭的比赛,看看那一抹曾令人牵肠挂肚的红。

    从那时候起,我不仅开始看nba的直播,也想尽各种办法去汲取和nba有关的知识见闻。我还记得应该是初中的一个暑假,我在市图书馆的阅览室里,找到了一本泛黄、破旧的nba知识汇编集,我整整翻看了一下午。从那本书里,我知道了维尔特-张伯伦的单场100分,知道了凯尔特人的八连冠,知道了拉里-伯德和魔术师约翰逊,知道了洛杉矶湖人和凯尔特人的争霸。

    当然,我知道的只是一小部分,那时候网络很不发达,所以我不知道张伯伦到底是个白人还是黑人,不知道伯德和拉塞尔到底是不是一个时代,不知道魔术师约翰逊究竟有多高。即便如此,我依然可以厚着脸皮和同学吹牛皮,说伯德和张伯伦一起为凯尔特人拿到八个总冠军,然后看着同学惊讶夸张的表情洋洋自得。

    到了2006年,上了高中,开始会使用网络,开始接触到越来越多的nba信息,最早在新浪的nba频道关注篮球新闻,看论坛的球迷们为了姚明、科比、奥尼尔吵得天翻地覆,那时候的球迷应该都记得一个著名的姚明黑id——洛阳花开。总之,那里的氛围令人厌烦,即便是潜水也令人感到无趣和窒息,正好那时候通过下载nba视频发现了虎扑,也是现在很多篮球爱好者的大本营。

    那时候的hoopa的确如同一缕清风,专业,没有站队互喷,只有理性的讨论,热情的分享,和针锋相对的辩驳。印象最深的除了著名的张佳玮张公子,还有一个不太著名的吕布,战斗力无愧自己id大神。其他的一些id我已然记不清楚,不过他们都用自己的辛勤付出,犀利的言辞,为普及篮球知识,为篮球爱好者搭建分享的平台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也成为了其中的受益者,通过b计划,通过辩论赛,通过精彩的赛后和历史科普贴,了解到越来越多nba曾经的故事,和关于篮球比赛的知识。

    正如每一个人有一天会成为自己曾经讨厌的样子,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虎扑不可避免地走向了它在被建立时所想避免成为的样子,不过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中国篮球文化篇章中重要的一页。这不仅仅是一个网站运营的成功,更是篮球文化,体育文化能够在中国生根发芽,深入人心的一个展现。

    伴随着这个网站的成长,我对篮球的认识,对nba历史的了解度一起在成长。譬如nba从1950年开始历届总冠军、总决赛对手、比分、fmvp,甚至比赛的大致过程,逸闻,我几乎都信手拈来,不需要查阅任何资料。1996年评选的五十大巨星,著名的nba教头,每一只强队的角色球员,他们的经历,特点,甚至部分人的数据我都烂熟于胸。了解这些并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也从未去刻意记忆,实在是看了太多,接触的太多,深深的印在了脑海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