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65 延揽勇士(上)(第1/3页)  三国之最风流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

    这一是补上五月四号的。

    刚得五月一号了,昨天已经补上的就当是对同学们的道歉吧。唉,加上上个月,两个月没多少,惭愧之极,刚把红票全投给自己了,如果再有断,我也给我自己投黑票。

    ——

    “波才的弟弟?”

    “是啊,是波才的同产弟。”

    荀贞吩咐仍旧跪拜地的乡民们都起来,负手观望波连带着从人鲜衣怒马地经过。

    他虽对汉末三国的历史只知道个大概,泛泛而已,对很多的细节并不了解,但还是知道“波才”这个人的,因为“波”这个姓氏太少见了。自穿越至今,这还是头次听到史书上留名的黄巾将领,并亲眼见到了其人之弟,饶是他城府日深,也不由有些心神激荡。

    围聚旁边的乡民们来,他面色沉稳,举止安详,和方才断案时并无别样不同,然而落朝夕相伴的许仲眼中,却敏锐地感觉到了他的异样。

    许仲往他放身后、紧紧握的手上了,再又往他的不动声色的脸上瞧了瞧,心道:“荀君很少如此失态,莫非他与这波才有旧?”联想起荀贞之前叫他悄悄调查乡太平道的命令,是越发不解。因为周围乡民甚多,他将疑惑藏心中,没有询问。

    荀贞问那认识波连的乡民,道:“你认得此人,你也信奉太平道么?”

    这乡民答道:“乡信奉太平道的人不少,要多的应是荀君曾的繁阳亭,人听那儿有整一个里都是太平道的信众。人有个亲戚也信此道,不过人却是不信的。”

    “噢?那你怎知此人是波才之弟?”

    “人家亭德里,里中有一人名叫陈牛,和繁阳亭的原盼一样,都是乡太平道的魁首。这波连每隔一两个月便会来乡一次,召这陈牛相见。故此人认识他。”

    荀贞早出任繁阳亭长前,就对县的太平道信徒很感兴趣,去年九月出任繁阳亭长后,是很短的时间内就把当地的太平道发展情况摸了个通透。

    去年底继任了乡的有秩蔷夫,管事务繁忙,他把很大的精力都放了熟悉乡士绅和诛灭第三氏上,但也没有忘“保命大计”,着知己知彼的原则,就职不后,便有命许仲、任、夏等人继续悄悄地调查乡的太平道情况。

    根据目前得来的情报,正如这乡民所,乡大部分的亭里都有人信奉太平道,信徒的分布面很广,不过数量不一,有的亭信徒多,有的亭信徒少,少则四五人,多则数十上百,其中信众多的便是繁阳亭。原盼所的安定里,差不多整个里的里民都信奉此教。

    也正因为这个缘故,原盼乡的太平道信徒中很有名望,是一个天然的魁首。只是原盼静,不弄权,虽得乡里信徒的拥戴,但却从来不以魁首自居,平时也是只顾里信众,而对其它亭部、里落的信徒很少过问。这样一来,就很不利太平道上层人物对乡太平道信徒的控制,因此就又有了一个“官方指定”的魁首,也即陈牛了。

    黄巾起事之时,八州齐动,几十郡县几乎是同时齐发,这当时信息不畅的客观条件下是很难做到的。张角为什么对遍布天下的信徒有如此强悍的控制力?太平道为什么有如此强大的组织能力?固然是因张角遍设三十六方,每方置一渠帅为首领,渠帅下又各置头目,层层组织、层层控制的缘故,但张角之所以这么做,却并非无缘无故,而是事出有因的。

    穿越前,荀贞只知道太平道有过一次遍及全国的起义,但穿越后,才知道太平道其实中平元年(14年)的黄巾大起事之前,已经熹平年间(172-176年)组织过一次起义了,只是规模不大,终也失败了而已。——张角正是从这次失败的起事中吸取了教训,这才加大了对底下教众的控制。陈牛,也正是这个背景下才被郡的渠帅波才任命为乡魁首的。

    当然,荀贞只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