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零五章 京察(第2/4页)  回到明朝当暴君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

    除了大螨清能搞出议罪银这么奇葩的玩意儿,大明朝可不兴这个。

    基本上都是要掉脑袋的。

    而京察唯让崇祯皇帝不满意的,就是时间太长了些——这玩间现在六年次,有个蛋用。

    在崇祯皇帝看来,吏治这事儿别说是六年次,哪怕就是三年次,年次,该往死里盯着处置的也得盯着。

    旦有片刻的放松,擅于放飞自我的大明朝官员们就敢飞上天,和太阳肩并肩。

    既然现在房壮丽已经提出来了,而且看样子左都御史陈于廷也有了心理准备,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开整呗。

    心冷笑声,崇祯皇帝开口道:“房爱卿既然提到京察了,朕倒是也有些看法,今儿个就和大家说说。”

    沉吟了番后,崇祯皇帝开口道:“就像是孔夫子总结诗三百为思无邪般,朕觉得,京察也可以总结为优胜劣汰。

    官场么,就是这么回事儿,能者上,庸者下,弱肉强食,没什么好说的。

    但是这这六年的时间才有次京察,其实极为不妥。”

    看了看御阶下的众臣竟然没有个知情识趣的出来捧臭脚的,崇祯皇帝悻悻的接着说道:“朕以为,改为三年次就很合适。”

    纵然房壮丽在外人看来是妥妥的阉党成员,此时也不得不硬着头皮站出来反对:“启奏陛下,京察原本在太祖高皇帝之时便是三年察,后又改为十年察。

    臣以为,其原因,多半便是因为震动过大所致。每次京察出,官场之上便是场震动,若是三年察,京百官尚且好说,然则地方官吏则容易紧张,以至于惊拢地方。

    十年察,官员又容易心生懈怠,极易出现懒政的情况,因此弘治年间才改为六年举行次。

    此时大明外有建奴,内有陕西诸地之乱,臣以为京察动静不宜过大,请陛下三思。”

    崇祯皇帝嗯了声道:“房爱卿说的有道理,但是朕说改为三年次,其实还有着另外的原因。

    我大明的科举制度,乃是三年次大考,这意味着什么?

    这就意味着,我大明每三年便会有批学子完成了学业,在等着当官。

    不腾出些官位来,他们怎么安置?”

    但是崇祯皇帝的话明显没有起到什么作用。

    谁管他们怎么安置,现在老子不是在这朝堂之上站着呢吗?至于那些刚刚了进士的小菜鸟们,让他们慢慢熬去,不好好在六部打杂怎么行。

    再说了,等到六年次的京察到来,势必要清理掉批让人看着不那么顺眼的官员,到时候就安排出去次,正好又有新的菜鸟进士补充进来当苦力,岂不甚美?

    崇祯皇帝看着御阶下的官员们或是副事不关己的表情,或是副如丧考妣的表情,心暗笑之下又接着说道:“当然,这事儿跟朝堂之上的众位爱卿没什么关系,这个大家心里都明白。

    可是众位爱卿却想的差了。

    京察不仅与众位爱卿有关,也不仅仅是与诸位爱卿本身的察举有关,而是关系到了诸位爱卿以后是不是有着足够的好处。”

    见底下的官员们开始流露出副关注的神情,崇祯皇帝知道这下子要下猛药了。

    说别的,对于这帮子老油条的用处不大。但是说到事关他们己身的事儿,那这些人可就上心的很了,然面崇祯皇帝却是话头转,接着道:“为什么要讲究吏治?到底是为了什么?”

    崇祯皇帝个人已经说了半天了,眼看着再没有人发表下意见,就该惹得崇祯皇帝不开心,温体仁便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官吏既为辅佐天子以牧万民,则不可因扰民而乱国。

    不论是强汉之时的举孝廉,亦或是后来的九品正制,乃至科举,都是为了选出合格的官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