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一四四章史记开篇第一章(第2/3页)  汉乡 孑与2 小说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呐喊完毕就死了。”

    “遗憾吗”

    “非常的遗憾,我那位师兄如果不死,说不定就能得窥天地奥秘,做出一些惊世骇俗的学问。

    结果呢,他死了,就什么都没剩下。

    你问这些事情做什么难道你现在就已经觉得你的时间不够用了”

    司马迁指指桌子上的纸,示意云琅看看。

    云琅拿起来小声念道:“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

    东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鸡头。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荤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迁徙往来无常处,以师兵为营卫。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万国和,而鬼神山川封禅与为多焉。获宝鼎,迎日推筴

    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仆,生高阳,高阳有圣德焉。黄帝崩,葬桥山”

    这段话云琅非常的熟悉,后世的时候读到五帝本纪的时候,黄帝本纪为第一篇。

    “写的很好啊,没发现有什么问题”

    “看最后六个字”

    “黄帝崩,葬桥山没有问题啊”

    司马迁站起身愤怒的指着身后的简牍怒吼道:“可是这里面有无数愚蠢的蠢猪认为黄帝没有驾崩,而是在崆峒成仙了还是在素女的帮助下御女千二

    还有一些蠢猪说黄帝在一百五十七岁的时候在桥山的,为了迎接款待各部落的酋长,集天下之铜铸造了九州鼎,准备用这口大鼎来煮肉。

    结果就在这个时候,天上降下一头黄龙,驮着黄帝以及妃子,大臣侍从七十余人升天了。

    等诸侯酋长到来的时候桥山已经空无一人。

    天啊,这怎么看怎么像一场谋杀”

    云琅恍然大悟,笑眯眯的看着司马迁道:“你准备怎么办

    素问素女经可是我医家宝典,不容置疑啊“

    司马迁就像看白痴一样的看着云琅道:“你觉得你能夜御百女”

    云琅惶恐的摇头道:“不成”

    司马迁的脸色缓和了下来,指指自己道:“我也不成可是庄子上面写的清楚明白,黄帝御女三千,白日飞升啊听听,这比素问中记载的还要令人毛骨悚然。”

    云琅在脑子里面幻想了一下三千女子撅着屁股等黄帝临幸的宏大场面,再一次摇摇头,把这个画面赶出脑海,瞅着司马迁道:“你准备怎么写黄帝不成仙,而是老死,或者被人谋杀,都不是一个很有吸引力的答案啊。”

    司马迁身子趴在桌案上,双手托着下巴,忧愁的道:“咱们的陛下喜欢御女三千而后飞升的答案,太学里的典籍已经把庄子列入了必读书目。

    我不想写这么荒唐的答案,只能写黄帝崩,葬桥山”

    云琅耸耸肩膀道:“那就是说你的太史公记开篇就不可能获得陛下的欢心。

    以后的道路会更加难走。”

    司马迁叹息一声道:“黄帝时期太过遥远,但有记录也臆造者为多。

    我没有法子证实这些传说,只有择其中最有可能的一种结果,或许不准确,却是我司马迁所能做到的极致了。

    云侯,我不准备改了,就这样吧,黄帝死于桥山,葬于桥山。”

    说完话,司马迁就沉浸如无边的哀伤之中,开书第一篇帝王本纪就非常的不严谨,这让他非常的难过。

    云琅安慰他道:“要不你去阳陵邑找一百个歌姬试一下,说不定你天赋异禀”

    司马迁摇头道:“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