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第四节(第2/4页)  天子岗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密”。

    旁白据史料记载,元朝世祖忽必烈、铁穆耳成宗、海山武宗称帝期间,也就是公元12711311年间,皇族中迷信兴盛。铁穆耳的母亲弘吉刺氏驱使大量民工修筑五台山佛寺,在伐木、运木中被压死的民工就达近万人。

    皇室大兴土木,建寺院、修庙宇,使和尚、道士的社会地位迅速提高,并在民间刮起了一股新建庙、观、庵之风。到了海山称帝时,外来的和尚会念经,西方“圣僧”成为中国皇帝宠爱的国宝。

    海山武宗称帝期间,耽于享乐,尊奉西僧,致使西僧胡作非为。有一次,一位皇妃在路上与西僧徒龚柯相遇,为了抡道,龚柯等人竟将皇妃拉下车,拳脚交加地一顿毒打。侍从说:这位是皇妃,你们怎敢欧打。龚柯说:别说皇妃,就是皇帝我们也要管教。说完扬长而去。皇妃告到宣政院,得到的回答是奉有皇上的命令,要严格保护西僧,咒骂西僧者割舌,欧打西僧者斩手。

    远景、近景、特写、特技元朝皇宫兴盛建庙修寺、重用和尚,迅速波及到江南的偏远山村。公元1310年,梅塘庵堂主持肖天福决定翻建庵堂。当时,庵堂附近的陈家院、柳木堂、祝山院、花屋院、聂家院等男姓劳动力都去义务帮工。陈楚杰因在6年前发现了“天书”,正“苦心”收集四项圣物,自然也在帮工的村民队伍之中。

    梅塘庵堂规模不大,前后两排座北朝南的房屋,东西两侧是围墙。前排房屋中央正房供奉一尊观世音菩萨的陶瓷塑像。因为这座庵堂的创始人是肖太仙尼,建庵宗旨是供凡界妇女求仔求福。正房两侧为厢房,放置供佛器具和耕地农具。后排四间平房为卧室与厨房。一千多年前,肖太仙尼盖庵堂时,前排用的是青色岩石;后排用的是红色岩石。房顶全是杉木做梁,丝茅草当瓦。地面用黄土、白灰、河沙、小河卵石搅拌而成的“四合土”夯实。这种“四合土”非常坚固。唐朝至今近二千年,当年的房屋倒塌虽无踪影,但房宅地基的“四合土”依稀可辨

    肖天福主持决定拆除原有房屋,重新砌一座四合院。南北两栋保留原有房屋的风格不变。将原有的东、西墙拓宽盖为厢房,用于住人或放置农具。这次砌房全用青砖、青瓦。只是地面仍用“四合土”不变。

    公元1310年8月28曰15时38分,肖天福主持在拆除原有房屋前举行了一个简捷的庵祭仪式。参加义务帮工的村民及观光的草民近百人。肖天福主持摆了一个供桌,摆上三牲供品,点燃三柱香,跪地拜了三拜,便大声念了头天晚上写好的楼祭:

    今天,公元1310年8月28曰15时38分,我在此地向我肖家居住了上百年的庵堂,举行一场意义深远而又特殊的告别仪式。这座庵堂皇是肖太尼姑始建于唐朝初期,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

    我们怎能忘记,几百年来,该庵用她坚硬有力的“钢筋铁梁”,一年四季为我肖家男人们御寒保暖,使肖家男人们有了生儿育女,安家落户的幸福殿堂。

    我们怎能忘记,几百年来,该庵用她坚硬有力的“钢筋铁梁”,一年四季为我肖家女子御寒保暖,使肖家子民有了生儿育女,安家落户的幸福殿堂。

    我们怎能忘记,几百年来,该庵用她坚硬有力的“钢筋铁梁”,常年累月为我肖家孩儿们挡雪防霜,使肖家娃儿们有了安心求学,舒心谋职的故居殿堂。

    五百年风雨征尘,该庵给与肖家的恩赐,我们将终生不忘;

    五百年同舟共济,该庵与近邻远友结下友谊,我们将世代永存

    炮竹声声震天响,庵堂改造换模样。今天,该庵将易为平地。但她创造的本庵“同舟共济,谋国惠民”的庵魂永存

    几百年多来,本庵与近邻远友亲如兄弟姐妹,有欢乐共同珍惜;遇困境同舟共济。本庵是神州大地的和谐庵。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