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九十章 朕会为他改名为李构(求订阅!)(第2/3页)  水浒逐鹿传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尽快帮你实现这个愿望”

    在岳飞在东线发起进攻的同时,吴玠在西线也发起了进攻。

    吴玠命令张宪和王彦分别兵出陕州和同州。

    张宪和王彦于是各率五万大军进入关中平原,以长安为据点,进攻环庆。

    张宪以杨从义为先锋,王彦以李彦琪李彦仙之弟为先锋官,二人分别攻打邠州和宜禄。

    宋军在曲端的指挥下,也摆开阵势,在邠州、宜禄一线与中军接战。

    双方在彭原店打响了第一战。

    彭原店这个地方的地形对宋军十分有利。

    宋军占据了高原必胜之地,乘高而阵,居高临下,中军则必须要仰攻宋军。

    战斗一打响,杨从义就率领中军以死相斗。

    一场硬仗下来,尽管杨从义最后甚至亲自带兵冲锋,可仍是败给了占据绝对地利之势的宋军。

    可以说,中军在西线,是出师不利。

    张宪得知此事了之后,派郭进率领一万大军增援杨从义,并给杨从义和郭进下了死令:必须攻克彭原店。

    恰在这时,曲端不知因何原因而突然传令退军,并带着其部人马立即从宜禄后退。

    杨从义探知此事了之后,跟郭进一商量,然后由郭进迂回宜禄包围宋军前线部队。

    结果,宋军前线部队遭到了中军迂回包抄,部队伤亡很大,前线主将杨晟战死,残部溃围而走。

    曲端此举遭到了不少宋将的声讨。

    张浚原打算在军事上倚靠曲端,但曲端的恶劣表现却使张浚感到寒心,进而张浚对惯喜以下犯上、恃才傲物的曲端产生了极大的反感。

    与此同时,得知中军在东线也发起进攻了的张浚,又突发异想,拟在陕西组织一次大会战,以牵制中军,使其东线不能全力南侵危胁南宋小朝廷。

    张浚不切实际、急躁锐迸的设想遭到了普遍的反对。

    叙州通判王赏向张浚献上养威、持重二策,规劝张浚不要轻举妄动。

    张浚付之一笑,不加采纳。

    张浚召开军事会议,征求诸将对会战的意见。

    曲端道:“平原之地,有利于敌军冲锋,不利于我军展开攻势,并且,中国修养已久,锐气正盛,我军很难与之争锋,我军应训兵秣马,保住现有疆土,然后以蜀中为基慢慢壮大,十年之后,方可谈论会战之事。”

    唐重随后道:“高山峻谷,有利于我军布阵设防。敌军虽然骁勇,有重甲铁骑,但却不能在山地冲锋。我们依托嵯峨之险,扼守关辅之地,纵然敌军重兵来犯,要想争夺此土,也是绝对办不到的”

    唐重所说的“关辅”,就是关中平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八百里秦川”,它东濒滚滚黄河,南依巍巍秦岭,北有梁山、黄龙山、尧山、嵯峨山、九嵕山、岐山、千山、陇山等组成的北山山系。

    唐重所说的“嵯峨”,并非专指嵯峨山,而是泛指北山山系。

    宋军骑兵不如中军,在狭长的关中平原作战,确实难以与中军铁骑抗衡。

    但是,只要扼守北山,宋军就完全可以居高临下地控制关中平原。

    中军几次攻陷长安都不敢久留,就是因为担心宋军由北山南下随时随地截断中军后路或分割包围中军的缘故。

    因此,唐重“依托嵯峨之险,扼守关辅之地”的意见是极有见地的。

    然而,川陕宣抚处置使司的大部分文官幕僚却认为,曲端的意见过于迂缓,而唐重的意见又过于怯懦。

    唐重据理力争,坚决反对在近期与金军会战。

    张浚不由急了眼,厉声喝断唐重的话,说:“我难道不知道这些我是看到现在东南局势危急,才不得不举行会战的”

    最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