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四零二 不服气的辽军与可爱的川军(上)(第2/3页)  迷失在一六二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很实在:短『毛』真那么强为何还要接受大明招安?肯定是打不过南方官军才招安的,连南方官军都打不过那肯定也打不过咱们辽东军——没说的,**们

    只有将军吴三桂对此极力反对,认为那帮子绿皮不好惹,虽然只有几次少量接触,却可以确定这支部队绝非南方那些垃圾官军所能遏制。虽然还不能理解他们为何会自愿接受大明的招安,并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为朝廷卖命,但这是一股惹不起的力量,肯定没错。

    由于吴三桂的看法更多是来自于本身的直觉,所以并不太能说服人。诸将之所以给他面子,更多是看这位吴将军背后的势力——此次出兵,辽东军中官位最高的几位将领中,代理总兵吴襄是他亲爹,第一猛将祖大弼是他二舅,而这两人对年轻的吴三桂器重无比,素来是言听计从,无条件地给予支持。

    这种支持在琼州军的运粮队经过他们辽军大营门前时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以关宁军的嚣张什么时候看到那么多补给从眼前经过还能不伸手的?管你是谁,大爷们拿来用了再说大不了去行营打嘴皮官司——不少辽东军将当时都召集了亲卫,顶盔贯甲准备冲出去了,至少截他一半下来

    至于对面那押运的区区数百火铳手,在他们眼里就是一笑话——居然敢单纯用火铳手组成部队?连长矛兵都没配,骑兵最多吃他一轮,接下来必然是一冲就散,肆意屠杀,更不用说那帮人还未必敢开火……

    这些将领想得很好,但他们却在大营门口便被吴三桂硬生生拦下,光他一个也罢了,这子再怎么受器重终究只是后辈,可旁边却还有那位沉默寡言但却权威极重的祖大弼一言不,同样挡在路上,没一个人敢越过他去。

    面对愤愤不平的关宁诸将,年轻的吴将军铁青着脸,一再解释道:

    “诸位叔伯请不要有任何侥幸想法,你们敢出去他们就敢搂火而且,以侄之见,我们这边恐怕至少要死掉一半人才可能冲到他们面前”

    关宁诸将自是大哗,为吴的胆怯感到愤怒不已,只限于对方后台太硬,才不得不愤愤散去。此后一段时间对吴家父子的态度明显冷淡——直到『射』击练习那天之后。

    吴三桂要走『射』击用的靶子当然不是为了什么留作纪念——他一回去就把那块厚实松木板扔到了几位先前闹腾最凶的将领面前:[]迷失在一六二九402

    “这是我第一次『摸』到他们的火铳,仅试『射』了三四次之后打出来的结果,还是在两百步之外诸位叔伯不妨仔细看看,咱们的山纹铠能不能挡得住。”

    辽东汉子都是些直脾气,在清清楚楚的事实面前他们也不会硬撑,不少将领当即就抱拳向吴将军道谢,感谢他救了他们一命——就凭这种火铳,那天他们若真敢冲出去抢劫短『毛』的运输车队,肯定是必死无疑。事实上吴三桂当天的判断还是太乐观,从今日那些琼州军士兵练习时装填『射』击的度来看,当天就算他们全军压上,也不可能冲到对方近前。

    直到这时,他们才终于能够理解前锋部队第一次遇到琼州军时所见的奇景——才区区五六百人居然就敢杀出防线阵地,主动追着人家几万人的屁股打而叛军也极其“配合”的步步后退,现在想想如果他们换了叛军的位置多半也是同样下场,哪怕全换成骑兵也没用——骑兵加冲刺也不过最后一段距离,平时行动还以步缓行为主,而对方火铳在四百步外即可开打,准头奇高威力奇大不说,那度更是足以令任何还抱着“且吃他一轮,趁他们装填时冲上去”幻想的人彻底绝望。

    辽东军以骑兵出众,但他们军中装备的火器一点不少,前任统帅孙承宗对于火器的重视程度在当时要算是大明头一号。关宁军中连骑兵身上都备有三眼铳,遇敌时往往用火器打出第一轮攻击。而在步兵中则是按从远到近,分别用:火炮,弓弩和火箭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