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章 喝可乐的权贵与食草人民(第2/3页)  工业之动力帝国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港已经生活了两年多的祁连山来说,完全明白香港的稳定、繁荣、发展的根本系于大陆一身,一旦内地有变对香港来说就是覆没之灾,若是再严重点别说经济,届时香港这个城市能否存在都是未知数。

    以梁远的背景,对国内的政策、局势走向解读绝对不会出错,这意味着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已经在众人毫无所觉的情况之下已经高悬在香港经济头上。

    “老祁,没你想象中那么严重。”梁远笑着敲了敲茶几,指着祁连山脚下的水笔说道。

    “比如去年国内试射了一枚洲际弹道导弹,结果香港股市应声而落,这次的后果可能比那次略微大一点罢了。”梁远把共和国南沙海战之前的准备工作翻出来说事。

    无论对梁海平还是祁连山,梁远都小小的耍了一个花招,没有说来自唐婉的警告,而是直接搬照了自己源自上一世的记忆,反正这种事情梁海平或远嘉高层都不可能去找唐婉求证,梁远就算加工了一下事实也不虞有被拆穿的风险。

    “保持香港繁荣稳定是国家的大方向,我估计未来的风波只能算是震荡,我们所做的无非是在震荡的低谷时渲染气氛加大市场的恐慌,利用媒体引导公众抛售怡和的股票,然后借机大批量吸纳罢了。”梁远说道。

    听梁远如此说,祁连山才松了一口气,只要国家不动乱,对于祁连山这类经过全国大串联、上山下乡洗礼过的知青一代来说,现在首都嗡嗡的那点事根本就是毛毛雨。

    “大少,还有个问题。”祁连山思索了片刻才继续说道:“香港报界可以分为两大阵营三个派系,其中英资和华资是两个阵营,华资中又分为倾向于大陆和倾向于台湾的,大少打算让新媒体站在哪个立场说话?”

    在香港,英资传媒的立场很直白很明确,肯定是殖民主义者的喉舌,华资传媒就有些复杂了,在七、八十年代,已经经济崛起的台湾对香港的影响非常之大,香港本地华人传媒出现两极分化的势态。

    类似大公报、文汇报都是站在亲近共和国的立场,星岛日报、明报则站在台湾的立场上,甚至星岛日报采用民国纪年一直维持到九七回归之后。

    而在五、六十年代,明报的创立者闻名香江的大才子查良镛先生,更是面红耳赤的和陈毅元帅叫过号子。

    陈毅元帅说宁可当掉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彼时窘迫的查良镛在香港振臂高呼我们要裤子不要原子弹,在明报上把陈毅元帅骂了个狗血淋头,明报借此一战成名,使得明报正式位列港岛三大报之一。

    在明报收入日丰,走上正轨之后,查良镛又一改总是批判大陆的报风,偶尔会站在共和国的立场上说话,香港传媒界将明报讥为最著名的墙头草和机会主义者。

    在香港唯一一家自认中立的媒体就是港岛三大报中的成报,当然在梁远这种穿越者眼里,成报的所谓中立客观也是有限的很。

    “老祁,你肯定猜不出新报纸的立场能站在那边。”梁海平从包里拿出一份资料递给祁连山。

    “小远亲笔写的,在收购置地期间,新报纸上的文章必须都是这个倾向。”

    “搞不好收购完置地,我会和你一样只能流落在国外了。”梁海平苦笑着说道。

    “喝可乐的权贵与食草人民。”祁连山读着梁海平递过来的为新报纸定调的文章标题。

    “内容先不说,大少这文章的标题可真够抢眼的了。”祁连山轻笑着拍了句马屁。

    梁远嘿嘿一笑,示意祁连山继续看。

    “……在同一片土地上、同一片天空下,共和国西部的人民每天只有2毛钱的生活费,靠野菜果腹,而北平的官倒们在长城饭店里,随意的打开一瓶五元钱的可口可乐,欢庆着又一笔大生意完成。”

    “……从共和国的宪法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