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十五章 立场的变更(三)(第1/2页)  无双夜二之统一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话说,臧洪原本是袁绍委任的青州刺史,在吕布退出濮阳之后,他又被袁绍举荐为东郡太守。就这件事情而言,袁绍是安插自己的人手在曹操的地盘里,因而可以从侧面看出,曹操是愈加受制于袁绍了。然而,让袁绍没有想到的是,臧洪的心是向着朝廷的。臧洪明白袁绍是个对汉室有异心的人,于是便背叛了袁绍。不过,他也因此得到了史书的好评。

    就在这一年,公孙瓒做了一件注定要让自己败亡的事情。渔阳人鲜于辅是刘虞的从事,也许刘虞平日里待他不错,所以他打算聚兵为刘虞报仇。这时,燕国人阎柔由于平素较有威望,聚集起了一支汉、胡数万人杂合的部队,打算进攻渔阳,于是在潞县以北和渔阳太守邹丹大战了一场,将邹丹及其部下四千余人斩杀。而后,乌桓、鲜卑七千余骑,随鲜于辅南下迎接刘和,并与袁绍部将麴义的部队联合,共十万大军,在鲍丘这里将公孙瓒打败,斩其部众两万余人。之后,代郡、广阳郡、上谷郡、右北平郡都有人纷纷起兵响应,攻杀了公孙瓒所委派的州郡官员。

    此时,公孙瓒可谓四面楚歌,屡战屡败,由于形势不利,便将据点转移到了易县。在那里挖堑造丘,筑造高楼,自此闭守不出,将自己与部下都隔离了起来。史书上说公孙瓒为人「志气益盛,恃其才力,不恤百姓,记过忘善,睚眦必报」。

    公孙瓒此举,可真是彻彻底底地在挖坑坑自己。据史书所载,当时公孙瓒囤积的粮食大概有三百万斛,在当时那种不利的形势下,找个有利的地形固守倒无不可。然而,他却将自己与部下疏远起来,所居住的地方除了他自己和姬妾以外,不许七岁以上的男子进入,每日下属汇报的文书全都用绳子吊上城楼。再加上他为人苛刻,总爱挑别人的毛病,而不正视自己的问题,渐渐属下人大都不愿再归心于他。于是乎,他的行为最终变成了为自己挖下的坑。

    有人善于挖坑坑别人,有人则总是挖坑坑自己。凡是喜欢挖坑不埋的人,最终不是坑了别人,就是坑了自己。公孙瓒用他的实际行动,精彩地演绎了这么一个道理。然而,历史想要向我们诉说的,究竟是什么道理呢其实很简单,挖坑不是罪过,痛苦的是挖了坑却不懂得去添埋。

    这一年冬季,於扶罗也死了,他的弟弟呼厨泉接替了他的位子,率部众驻扎在平阳。

    公元196年正月初七,汉献帝下诏大赦天下,改号建安元年。刘协想要回到洛阳去,于是董承便联络驻扎在河内野王的张杨,打算护送刘协东归。然而,杨奉、李乐却不同意,因为河东是他们的地盘,一旦让献帝脱离了,一来他们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二来不利于他们未来的形势。那时候虽说已经天下大乱了,但许多人还不敢公然无视皇帝的存在,因而无论皇帝在谁的手中,都算是一个关键的筹码。

    而后,董承执意要护送刘协东归,却遭到了其中一个白波将领韩暹的进攻。董承被打败,逃到野王去投奔张杨。之后,张杨便让董承去洛阳把宫殿给修缮一番,然后又上书向刘协提议把吕布给召回来。倘若有吕布率众在献帝周围侍卫,杨奉等人必然是不敢如何造次的。于是献帝便亲手写了一份诏书,派使者前去召吕布带兵前来迎驾。

    却说吕布因为军队困顿无法前来,刘协便被杨奉等人控制着不能前往洛阳。这时候,太仆赵崎前往荆州说服了刘表,让刘表派人运送物资到洛阳,协助董承修缮宫殿。到了五月初二,刘协便对杨奉等人下了死命令,要求自己一定要回到洛阳。而杨奉等也不敢过于违抗皇命,便只好遵命行事。虽说几人奉命行事了,这条路却也依然不好走,一直到了六月初一,献帝才抵达了闻喜这里。闻喜在安邑的北面,大概也就几十里的路程。

    而就在此前不久,恰好袁术率军进攻徐州,刘备带兵前去抵御,只留部下司马张飞守卫下邳。两军在盱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