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七百四十二章:更强的集权(第1/2页)  史上最强崇祯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最快更新史上最强崇祯最新章节!

    厂卫能管的,毕竟还只是事情的一方面,余的很多方面,那都是要满朝文武来头疼的。

    崇祯皇帝一道圣旨下来,内阁就得紧急召开会议,商讨这事儿到底该怎么办。

    内阁商讨完了,也是几道公文,将这麻烦事儿交给六部,六部的堂官们各自再召集下属臣僚讨论,决定好了继续向下发公文。

    这一个个层级下来,最后的局面就很有意思了。

    上头虽然头疼,但归根结底还是只需要动动嘴皮子和脑筋,下面却因一道道政令而忙的风风火火。

    全国统一性的清丈田亩,开垦荒地这还是开始,紧接着的就是要想富,先修路。

    统一后的崇祯皇帝化身基建狂魔,充分发挥了发家致富奔小康的基层理念。

    建设官道、重新在全国各地设置驿站,复建官署,等等政策一项一项的被丢到民间。

    内省虽然忙,但毕竟这些政策都是为了老百姓,底下本来无所事事的人们忙活起来,闲着没事玩造反的就没了。

    然而辽东又是另外一个局面。

    经过简单的统计,现如今辽东的人口已经严重缩水,甚至不如万历年的三分之一。

    这么点人却有规模巨量的荒地,起初崇祯皇帝要想把内地为数众多的流民和战犯迁徙过去。

    但毕竟辽东是刚刚收复的土地,而且距离京畿一带重兵云集的九边核心地区又太远,不好管理。

    卫所在辽东早就被建奴给废了,廷臣最近都在议论,说是想要对辽东实行有效管理,卫所是重中之重。

    崇祯早就打算彻底废掉卫所,但这个时候几年过去了,相法也不同,觉得还是得分情况而定。

    卫所这个东西,腐化的太快,要是不废掉,自己努力了这么久,顶多也就是给大明续命了几百年。

    等到自己一命呜呼之后,该怎么发展还是怎么发展。

    可这玩意偏偏已经在大明施行了这么多年,一下子废掉,若是没有代替品,岂不是更乱?

    这就像被自己附身那位,刚一继位就着急忙慌的先把魏忠贤搞了,可还没培养起来其它能压制东林的势力。

    当时看着好像满朝‘众正盈朝’,其实倒还真不如阉党执掌那时候来的稳定。

    早在三年前,崇祯就已经在京畿和山东一带先施行了战兵、辅兵和守兵的三级制度,效果还不错。

    在崇祯看来,内地可以普及推广这种政策,但战区和内省也要区分开来。

    所有人从军,都是由守兵开始,受到一些操典上规定的正常操训,主要负责城池的巡防和守卫、剿寇。

    在守兵上当了一些年头,或者建立军功,得到推荐以后,就可以被升为战兵。

    战兵能得到的资源和福利更多,但相应的,他们受到的操训也更为严格,而且归家的日期也有统一规定。

    所谓战兵,便是要求他们随时随地都能拥有为国家作战的能力,而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就愈发腐化、堕落。

    战时,朝廷会调集各州府战兵进行征讨,不会因战争而影响到内地的戍卫问题,让流贼、山匪等得到可乘之机。

    闲时,战兵居住在军营,每日要保证比战时低但却依旧充分的训练,定期筛选、军演,以保证战斗实力。

    除战兵、守兵以外,辅兵是为了那些想要为朝廷效命但因各个原因不足以上阵作战的人。

    他们可以入选辅兵,主要负责粮草、衣甲、军械的保养和运输,传递邸报等各种后勤事务也有他们负责一些。

    至于守兵,这些人就相当于整改前的各地普通城防明军。

    守兵的要求不是很严格,操训也没有十分刻苦,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