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389章(第2/3页)  1627崛起南海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福山县的第二天便由马家给他们安排包下了一间客栈一口气先付了三个月的钱。
    然后甄朗便在福山县亲眼见证了海汉人是如何调度安排准备接纳即将蜂拥而至的难民。
    若论组织能力和行事效率甄朗认为海汉人的表现无疑已经远远超过了大明的地方官府。尽管发生战争的地方距离这里只有几百里远但福山县的一切都显得井然有序无论是修建难民营还是组织粮食、帐篷等赈济物资每一项工作都在有条不紊地推进。
    甄朗还跟随马东强去见了海汉派驻福山县的那位年轻将军这位陈将军还有一个特殊身份就是马东强的女婿所以马东强很有把握地拍着胸脯向他保证海汉军一定会保证福山县的安全不管是难民还是清军或是其他的武装组织都不可能在福山县作乱。
    而对于海汉意欲将难民转运至海外安置的做法甄朗倒是并不觉得意外他早年间便听说过有登莱地区的民众逃难到南边然后搭船出海投奔海汉国的传闻显然海汉对人口的需求应该也不比大明北边的恶邻差多少。不过好在海汉倒不会动用武力从大明硬抢而是借着大明发生内乱的时机接收战争难民再将这些难民送到海外安置。这样做虽然对大明来说不太厚道多少有点趁火打劫的味道但好歹也是给难民提供了一个活下去的机会。
    而且在甄朗看来让这些难民能活下去还只是其一若是难民无法得到及时救助那么这些人一旦被逼到绝境造反生乱几乎就是唯一的出路了。届时就算清军从山东退走本地也会生出民变所将造成的危害也必然不小。由此说来海汉的做法在客观上其实是有助于山东的稳定。
    当然这热闹也不是白看的很快海汉便找到甄朗声称目前正在为赈济难民一事募集粮款想知道他是否能够给予一定的帮助。甄朗心知肚明这是什么意思当即便捐了一千两银子出去。、
    不过这银子也不是白捐的第二天海汉人便在甄家包下的这间客栈大门上钉了一面盾形铜牌甄朗问过之后才明白原来这是象征着此地在金盾护运的保护之下稍后还会派驻人手到这里。而这金盾护运便是带有海汉官方性质的民团武装在这里所保护的对象基本都是海汉官方的产业这就相当于是给了他们一道护身符了。
    一千两银子买个特殊待遇很难说值或不值但在这战乱时期能多一道安保措施总归是好事。甄朗虽然一开始有些心疼银子但能得到这个特殊的回报让他觉得自己掏这笔银子倒也不是完全丢到了水里。
    甄朗有甄朗的想法海汉却有自己的算计。让这些到福山县避难的富绅权贵捐献钱粮顺便也就大致能对这些人的实力划出一个三六九等了后续也会根据他们的等级提供不同的待遇部署金盾的保护就是其中之一。当然这种保护只是象征性的措施主要目的还是为了收买人心罢了。
    在福山县住了半个月之后甄朗发现自己选择来这里还是真是挑对了地方除了很多地方有军事管制不能随意走动之外其他方面倒是与在甄家庄的生活水平差不多。特别是食物供应丝毫没有他来在之前所担心的那么紧张只要肯花钱不管是禽畜还是海鲜都能弄到甚至还有来自南方的水果。
    而源源不断进入福山县的难民也都在第一时间就被收容到了难民营中对马家庄附近的商业区和芝罘港的日常运作都没有太大的影响这让甄朗对海汉人的运作能力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天在福山县暂住的一些富人都收到了陈一鑫的邀请前往芝罘港见证即将被送去海外安置的第一批山东难民。
    陈一鑫公开邀请这些富人来参观启程仪式当然不是闲得没事可做他是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让这些身处大明社会中上阶层的人物能更多了解海汉的移民方式顺便也是展示一下海汉的海上运力让他们能对今后双方在跨国贸易方面的合作更有信心。
    由于军事管制的原因受邀的甄朗等人全部都是乘坐军方提供的马车才能进入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