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三百九十章 留下(二更)(第2/3页)  孺子帝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愿为吏吗”

    吏员通常专司一职,极少会有变动,因此升迁之途很快就会到顶,一般是司主事,如蒙圣恩,可能做到侍郎,品级更高的官员,需要进士出身,更需要有在各司轮流为官的经验,吏员很难符合条件。

    勋贵子弟因此都不愿当吏,宁可领闲职。

    曾有一位勋贵子弟拒绝了皇帝的好意,韩孺子所以要先问一声。

    金纯忠没那么挑剔,“只要是为陛下效力,微臣无憾。”

    韩孺子笑了笑,让金纯忠退下,对他来说,当太子和当皇帝要同时进行,虽然晚了一些,他也得培养自己的大臣,对任何一位想要有所成就的皇帝来说,这都是重中之重。

    吏部尚书冯举来了,旁听皇帝的“小议事会”,今天来的人仍然不多,讨论的也还是剿匪平盗事宜,冯举谨慎地少发言,只在皇帝点到名字时,才说几句模棱两可的话,在这里他是外人,需要更多观察。

    但皇帝这天下午特别重视他,几次向他请教,“大楚在武帝时征战颇多,相隔还不到十年,能打仗的武将都哪去了怎么兵部推荐来推荐去总是这些人”

    冯举越发谨慎,回道:“臣不晓兵事,兵部蒋尚书应该了解得更多一些,要传他来吗”

    “不必,只是闲聊而已。冯大人,这里不是勤政殿,不要太拘谨,在这里说的话没人记录,也不会变成圣旨。”韩孺子笑道。

    “是是,臣初来乍到,还没跟上大家的思路。”冯举也笑着回道,看样子没打算放松。

    东海王事前得到过皇帝的提示,这时笑道:“吏部不是管着天下所有的官儿吗将军也是官,冯尚书多少应该了解一些吧”

    冯举没想到自己会这么受重视,正色道:“吏部管的主要是文官,武将由兵部任命,在吏部备案而已,要说了解,我肯定了解一些,但是不出陛下所知的范围。”

    “那也行啊,陛下说了,咱们只是闲聊而已,冯大人了解什么就说点什么呗。”东海王顺着说下去。

    皇帝看上去也很感兴趣,冯举没办法,只得道:“还是兵部蒋大人更了解情况臣勉为其难吧。据臣所知,武帝时名将的确很多,有一些不幸早逝,如邓辽邓大将军,有一些年纪过大,正常致仕返乡,还有一些呃还有一些”

    冯举吐吐吞吞,东海王笑道:“冯大人欺负陛下和我们这些人年轻不经事,非得让我们去查从前的公文”

    冯举尴尬地干笑一声,“武帝晚年除掉一些将军,先帝也除掉一些。”

    “武帝就算了,先帝为什么也要这样做”东海王有点吃惊,他早些年一直准备继位,可是没住在宫里,对父亲桓帝的事迹不甚了然。

    “这个先帝在时,大楚还没有这么多的忧患,尤其是匈奴人,看上去一时半会不会惹事,先帝大概是以为武将易生事,所以将一些人下狱,又将不少人劝退回乡,但这只是臣一家之言,这些事还是要由兵部来说。”

    桓帝无论如何也想不到,大楚突然间就变得摇摇欲坠,而他却没有留下能帮助儿子守住江山的武将。

    “冯大人是武帝时担任吏部尚书吧”韩孺子亲自发问。

    “武帝三十八年。”冯举稍稍松了口气,在朝廷里,替别的大臣回答问题永远都是一件困难,充满了陷阱。

    “六部尚书当中,还有谁是武帝时任职的”

    冯举稍想了一下,“都是武帝时任职的。”

    韩孺子略感意外,按赵若素所说,新帝登基头几年,应该着手安排新宰相,第一步就是将这个人送到户部当侍郎,难道桓帝整整四年都没将自己的人提升为尚书耐心也太好了些。

    “呵,时间都够久的。”东海王插口道。

    冯举脸色微变,以为话中别有深意,东海王急忙笑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