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560章 出征倭国(第2/3页)  大唐承包王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作为将军的牛进达不用想也知道其中的原因,所以他不由得疑惑了。

    好歹也在台北待了一年多,见过不少华国从其他地方俘虏来的百姓,不是都说楚王军是一支仁义之师吗,可是纵兵抢粮的事,是仁义之师能干出来的事?

    纵兵抢粮确实不是仁义之师干出来的事,但牛进达忘了最为关键的一点,每个人对仁义的定义是不同的。

    对于像牛进达这种不愁吃喝的人来说,纵兵抢粮算不得仁义之举,可对于被俘获到华国的百姓来说,当年楚王军强抢粮食就是仁义。

    毕竟当年的楚王军虽说强抢了粮食,但也没少他们一口吃的,让他们有命活到现在,在这个安稳的环境下活下去,现如今的生活比起当年那种犹如野人的生活不知好了多少。

    李宽也不管牛进达为何露出疑惑之色,依旧自顾自的吩咐着关于国事和出征上的事宜。

    不得不说,三权分立和军政分离确实有不少的好处,哪怕他这个皇帝外出征战,不知何时才能回归,他亦不必担忧国内出现内乱,仅仅只需要将自己的安排吩咐下,自有其他部门进行监督。

    李宽将华国的国事基本安排妥当了,已经过去了半个月的时间,一年一次的上元节也过去了快七日,不过百姓依旧还沉浸在上元节欢乐的气氛之中。

    就在这欢乐的气氛之中,台北迎来了三万士卒,十余艘楼船,原本就尚有些欢乐的百姓越发欢快,因为他们知道陛下要带着大军出征了。

    大军出征对于任何时代来说,都可算是一个悲伤的事情,毕竟出征便代表着有夫君和儿子战死沙场,但对于台北的百姓而言却不尽然。

    要知道当年李宽带着大军出征海外,那时候的伤亡情况他们亦打探到了一些,伤亡有,却不大,无疑是场大胜。

    更何况随李宽出征倭国的士卒,几乎都在台南定居了,与台北的居民并未有多大的关系。

    大军到了,也就是李宽父子三人离去的时候了。

    苏媚儿强忍着眼泪,帮着两个儿子整理着一身明晃晃的甲胄,交待这各种事宜,不过交待的事却是说了等于没说,因为她交待两个儿子要一直跟在李宽身边。

    战火无情,这些事情不用苏媚儿交待,李宽也会想到,毕竟那是他儿子,他怎么可能让儿子上战场,带着儿子一同出征也不过是为了让两个孩子明白战争的残酷性,明白战争对于华国的重要性。

    让儿子成为帝王后后,对待士卒优待些,不至于像宋朝一般重文轻武,文武并用才是一国持续发展的硬道理,让儿子不要忘记建立日不落帝国的目标罢了。

    不像苏媚儿一般絮絮叨叨,李渊很实在的冷哼一声,道:“此次出征倭国,祖父没其他要求,只要你将两个小重孙平安的带回来。”

    老爷子气性还未消,李宽只好讪笑着拍着胸脯保证,丝毫不在意李渊对自己不闻不问。

    要说让儿子平安回台北,李宽还是有把握的,毕竟陈云曾多次派遣了士卒去倭国打探,航路的情况,倭国的情况,李宽都有了解。

    家人的絮叨完了,李臻和李哲哥俩才敢露出兴奋之色,兴冲冲的骑上了胡庆等人牵着的战马。

    台北城中看热闹的百姓不少,站在道路两旁注视着李宽一行人的离去,谈论之声随处可闻。

    “看见了吧,那就是当今太子殿下和二皇子,前些时候老叔我说与二皇子和太子殿下做过买卖,你还不信,现在相信了吧!你以为咱们华国的太子殿下和二皇子像大唐的太子王爷们啊,不懂得民间疾苦,咱们华国的太子和二皇子那是由陛下教导的,对咱们这些老百姓宽厚着呢!”

    “太子殿下和贤王那可是贵人,贵人也行商贾之事?”开口之人明显是刚从大唐来台北不久。

    一旁的百姓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