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59章 闪电出击(第1/3页)  晴空开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万时明走得不迟不早。

    那辆帷幕加厚的大厢车上船时,敌军离枫林坡尚有三十里;当他登岸,便只有二十多里了。

    敌人踌躇满志,急于求成,军行甚速。

    他要车夫打马疾驰,一跑就跑到枫林坡,与前军相见后再查,发现敌军的斥候也已同时到达。

    这是块峰头连绵的小高地。大道从南坡下经过,两旁密布灌木丛,正对坡顶方向却有一大片草地。

    由于是秋冬季节,草木枯黄,枝叶稀疏,人在其中的隐蔽性不是很好。

    敌军斥候奔到这里,骁勇地驰上两边山坡,上下左右看了看,认定无人窥伺,便向后方接力式地射出响箭,通告平安,然后就策马向前,继续搜索。

    就在这支二十人的小小骑兵队兵分两侧,距离拉开,安心地奔驰向前时,万时明通过高飞的雁眼,已经看清敌人潜师奔袭的七千人主力——

    真是黑压压的一大片!足足占据了五里长的道路,就像一条粗壮的黄蛇一样。却又是从前到后,偃旗息鼓,鸦雀无声,一个劲地疾走,连咳嗽都要捂着嘴进行。

    唯一能够远远显示出他们的存在的是,那七千双脚嚓嚓地响,不可避免地踏出一路烟尘来。

    他们的措施非常严密。沿途所有的庄稼汉、商旅、闲人都被他们卷带进来,一个都不放走;但有反抗,立刻一刀杀了。

    在由平地进入低谷之前,他们略歇了一歇,派出更多的侦骑向前搜索,回报平安后,便毅然决然地朝枫林坡谷地跑步前进。

    万时明又看了看——只有他一人能看清整个形势——他发现,就在黄蛇的两侧,比它粗得多的两道黄色浪线,已由蛰伏转入运动,正谨慎地慢慢涌上山坡,向低谷中的道路轻轻合拢。

    这便是李大将军的一万八千伏兵。

    万时明一颗心揪着,紧张期待:敌人可不要发现什么不对,扭头就跑哇!

    还好,此时敌人的侦骑在前面已接近出谷,步兵大队快步行进,已经尽数入彀。

    根据事前预案,李琨的伏兵此时已经纷纷起立,手握兵器爬上山坡,躲在了峰峦高线后面,就等一声令下,就立即翻山现形,出现在猝不及防的敌人面前。

    动作还是要有先有后。前敌指挥官的意思是先打两头,首先把这条狭长的管子变成两头扎紧的香肠,然后再从两侧啃咬,一举吞掉这条蜿蜒的黄蛇。

    “可以了!”看到两军的首尾差不多齐平,万时明从厢车中钻出头来,对李大将军手下最得力的大将吴洒龙大喊了一声。“干吧!”

    吴洒龙正骑着高头大马等待,闻声一鞭打下,策马上岗。几名共持一根大纛的军士和举火放烟的众多兵将一起跟上。

    吴洒龙迅速站上枫林坡的最高处,看了看,将手一挥。他的这些手下便毫不迟疑,立刻摇旗的摇旗,放烟的放烟,继而鼓声大作。

    没有什么“一声炮响”。这时新夏国只是知道,却还没有用上火炮。

    代替的是一排十面大鼓,响鼓重棰,一起同时敲打,声如惊雷。站得稍近的人,心脏都要被震得跳出来。

    鼓声远传。那边队中也有鼓,呼应声四起。晴朗无云的秋空立即涌现出一股凛冽的杀气。

    得此号令,早已在两侧撒开的层层叠叠的北征大军各单位立即号角齐鸣,同时展开行动。

    首先扑出的是堵截道路的部队。一闻鼓角,他们立即纵身奔过山脊,眼看敌军斥候闻声后撤,便一齐放箭。

    就如一股急流,陡然遇上堤坝,敌骑骇然止步。但已经来不及了,箭飞如雨,满空飞洒,只十几秒钟,便将措手不及的斥候们一一射落马下。前部敌军顿时慌乱。

    接着数十辆满载柴草桐油的大车嘁里咣啷地蹦跳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