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204章 京城有旨(第1/2页)  晴空开裂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有位朝使从京里来了。

    这天中午,大队人马正在绕行一处沼地,从西方追来一辆三驾马车,后面跟着一小队骑兵,边快马疾驰,边扬声大叫:“东闾侯慢走!”

    众人愕然回顾。

    跑近搭上话才知道,原来是前来颁诏的朝使与他们路途巧遇了。

    天子使至,杨届哪敢怠慢,立刻停车,抬脚欲下。

    来的这位钦使姓刘,也是年近半百,出车看看,认得是东闾侯本人,登时大喜,说:“原来真是杨侯,差一些些便错过了!”

    原来他早几天已经到过东闾,见本人不在,便往南叙去找,挑的是近道。谁知姓杨的只呆了两天就打道回府,又一次错过,不得不马不停蹄地返身追回,幸亏追到了。

    杨侯爵惴惴不安,照规矩见礼之后便问:“钦使找小侯有何要事交代?”

    钦使挺挺胸,拉长声音道:“东路指挥使、东闾侯杨届接旨!”

    杨届赶紧跪下,俯首聆听。

    钦使便开读诏旨。文字不长,内容不多。

    原来,当今新夏在位的玄安皇帝要尽孝,因见太后年高,思念故乡,特地模仿汉高祖刘邦的故事,为她征召故乡耆老数十人,前来京城住着,陪她谈天说笑。又要再增添一些宫女。

    太后本是东闾人,遂指名要东闾籍的,因此特派钦使到来,命杨某人即日寻访清白人家姣好女子二十人,与应征耆老一起,送往京城当差。

    此系孝亲大事,圣旨特别交代,要杨某务须敬慎将事,恭肃办理,早日复命,不得怠忽。

    杨届一听,原来是这种差事,好办,便叩头领旨。

    等他把诏旨收好,钦使又跟他谈起另一件事情。

    原来,近日大臣们阁议:南叙伯之子冒功贪残一事,案情重大。恐怕当地长官念及旧谊,百般回护,故须令该地随那进献宫女一起,将该犯及有关人证解赴京城,由朝廷钦派大员会审,以求其实。

    “这事是相国陈大人亲**代的,说已奏明上头,却无公文。本官此来只是照本宣科,不持意见;但是相国吩咐,看来不同样立即照办也是不行的。”刘钦使神情郑重地说。

    杨届深深吃了一惊:老东西出手可真快!

    很可能自己刚把人扣押,他就得到了消息,迅速派人赶去京城打通了关节。

    难怪自己到了他府上,提什么条件他都答应,原来心中有数。

    这怎么办呢?该犯人若是送出去,自己还挟制谁呀?一个天衣无缝的美妙计划岂不全盘落空!

    但若是抗拒不送,你何物土侯,竟敢与当朝相国闹别扭!还想不想要这指挥使当了?

    他又气又急,一时也寻不出话来对付,只好暂且点头称是,并请钦使到前面镇子上小憩,备几台酒接风洗尘。

    有好招待谁不乐意!钦使点点头,却还笑说:

    “喝你老杨一杯酒,还真大非易事,来来去去几乎跑断了腿。今儿咱们好好喝个痛快,不醉不归!”

    逆旅之中,消息走漏最快,不到一个时辰,钦使带来的旨意与阁议,连厨子都知道了。

    白思孟这两天已用小把戏结交了两个卫兵,很快就一切洞悉,便与同伴商量说:“这一下小伯爵的事情不用愁了!朱姐的事情也有了转圜之机。”

    “这跟朱姐有什么关系?”小蒋问。

    白思孟看看周围,悄声说:“找钦使呀!太后不是要添宫女吗?报名呀!只要简在帝心——我是说被钦使录了名字——那谁还敢留难不给?不要命啦?”

    “可他们不是说太后指名只要东闾女子吗?朱姐又冒充不了!”

    白思孟吸吸鼻子,目光炯炯地问:

    “你们说,太后为什么单要东闾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