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601回 苦心筹方略(第1/2页)  贴身男秘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赵慎三不满的嘟囔道:“姚省长,您把我说成赖皮破落户了,我也顶多请求金省长在我推行新方法的时候,去南平帮我撑腰罢了,还能要求什么。”&1t;/p>

    李部长大笑道:“这还不算什么,金省长一去,你的新法子就成了省里的决策,想反对你的人恐怕都没法子了,你这个要求还真是够刁钻,恐怕泼皮破落户的代表人物王熙凤都比你逊色呢。”&1t;/p>

    金省长也明白其中的意义,大笑一阵之后却一口答应道:“只要你的法子好用,我宁愿去给你当这面虎皮大旗。”&1t;/p>

    赵慎三开心的笑道:“那我就可以好好狐假虎威一把了!”&1t;/p>

    姚省长鄙夷的说道:“看看小人心性露出来了吧?行了,赶紧说你的新法子吧,行不行还得拉出来溜溜。”&1t;/p>

    赵慎三赶紧端正态度,认真地说道:“刚刚我提到公债问题,仅仅是导致农业工作恶化的一个条件,这一点好纠正,我相信我可以在南平市内部消化,大不了清除几个正处级的蛀虫就是,今天就不专门汇报了。现在,我着重谈谈农业工作颓废的扭转问题。”&1t;/p>

    “嗯,你重点说整改方法就行。”金省长已经打开了笔记本,准备详细记录赵慎三的方法。&1t;/p>

    “在过去的3o年中,我们的农村政策更多关注的是如何使农民从乡村进入城市,从农业转入工业。当农业收入不足以维持农民的生活,农村孩子从小要到城市上学的时候,农民进城已经不需要政策推动,而是必须要做的事情。到了目前,农民外流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几乎不可逆的过程。&1t;/p>

    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管我们是否赋予农民城市身份,农民都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部分了。之所以是农民而不是农民工,是因为现在有越来越多农民举家迁移到城市,不能打工的农民子女和老人也成为城市居民,他们不以土地为谋生手段,城市又没有给他们其他的谋生行业,也就导致了像南平市南河桥棚户区那样的特殊群体存在。”赵慎三侃侃而谈。&1t;/p>

    金省长赞叹道:“是啊,这的确是很现实的问题,你总结的很到位。”&1t;/p>

    赵慎三接着说道:“在乐观者看来,这个变化是欢欣鼓舞,值得庆贺的,因为城市化和工业化被看做是现代化最主要的标志。无论用产业结构或城市化率来推算,中国都越来越接近现代化。但是粮食问题一直像达摩克利斯剑,随时都会威胁到中国的稳定展。&1t;/p>

    城市展占用了越来越多优质良田,在城郊区,即使仍然有种植业,也主要种植经济作物,而非粮食。同时农民抛荒和粗放耕作的现象愈演愈烈,一些粮食主产区的基层干部,不得不亲自耕种公路两旁的农田,以应付上级对粮食种植面积的检查。&1t;/p>

    而且许多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灾害天气增加。当把所有这些因素都加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必须怀疑粮食产量连续增长的真实性。”&1t;/p>

    姚省长也开始掩饰不住眼神里露出的欣赏之色了,专注的听着赵慎三的汇报。&1t;/p>

    “也许钞票可以在城市中生长,但是粮食作物肯定不能在城市生长。要保障有足够的粮食,就需要农民回农村从事农业,而不是让他们在城市里流浪却把土地撂荒。&1t;/p>

    所以我们目前要关注的就不仅是如何促进农民外出,更要想到如何把农民留住。不管城镇化建设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