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1407章 调兵部署(第2/3页)  扶明录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这样一来便可将荆州和襄阳的贼军牵制住,而常宇则可放开手脚全力打西安,这才是他计划中的精髓所在。 和左良玉达成了各自心知肚明的协议后,剩下的便是如何忽悠王体中了。 九江必须要派一员大将驻防,谁最合适呢,常宇将手下诸将过了一遍最终选定了王体中。 很多人一定会和袁继咸一样觉得他刚投降你就让他驻防九江,不怕他反了白白将九江城占了么? 不怕。 因为他没有必要去这么做。 当初他之所以选择投降就是已经看清了局势:当贼没有前途了。 何况此时他身上战功赫赫,好好的朝廷大将不做为何还要再去做贼呢? 好好的当大明的伯爷,难道不香么。 没错,常宇就要拿着这个大明伯爵吊着他,让他尽心尽力恪尽职守驻防九江。 这也是先前李岩和李慕仙所言的先吊他两个月。 据说常宇同王体中私聊之后在当晚酒宴上,王体中难掩激动的将在座的都敬了一遍酒,直喝的酩酊大醉,最后烂醉如泥嘴里不清不楚的嘟囔着:俺老王家祖坟冒青烟了……。 这并非一场普通的酒宴,除了庆功之外还要决定接下来各部兵马的调动及安排。 经过一番商议之后,常宇决定将王体中调往九江协助袁继咸驻防,黄得功部驻防安庆,刘良佐部驻防庐州,高杰部驻防徐州,吕大器,徐弘基等率部回南京,刘文炳,张庆臻,卫时春驻防开封,吴三桂,马科,吴惟英驻防洛阳,原刘泽清部则调拨李岩麾下开拔蒲州。 明眼人一眼就能看明白,常宇沿安庆,庐州,开封,洛阳这条线布防的意图很明显,剑指西安,防范武昌,不管打哪头都能最快将兵马投过去。 至于刘泽清的旧部可是香饽饽了,诸将谁都分一杯羹,但却被常宇力压下来全部调拨给李岩,理由很简单也很充足,李岩当时投诚过来时有兵马八千,数月间连番大战已折损过半,堂堂平贼将军大明八大柱国之一麾下就两三千人?说的过去么! 其次,刘泽清虽然嗝屁了,但他麾下部将可都是狠角色,一般人还真镇不住场子,若用强说不定又搞出幺蛾子,即便是对他们“义薄云天又有恩情”的高杰,也会让他们觉得有趁火打劫之嫌。 但调拨给李岩就不一样了,在军中口碑硬,形象好,善谋能战让他们心服,而且李岩是八大柱国又是常宇心服,跟着他干有前途。 按理说诸将调防当由朝廷商议后交由兵部和五军都督府执行,可眼下大明的军方行动,与其说是朝廷决定倒不如直接说就常宇来决定更现实些。 因为在如何调兵遣将和行军打仗这方面,内阁和朝臣现在真的没人敢再指手画脚了,关公面前耍大刀丢人现眼不够格啊。 再说了,兵部尚书史可法自己人,五军都督府,刘文炳,张庆臻等,自己人,除此之外皇宫里的那位大佬,自己人! 至于朝廷的调兵令之类的手续,常宇只要一张口马上就会批下来,对于幕后大佬崇祯帝来说,你只要能给我灭了家贼,别说调兵令了,就是如梦令我都能给你整几首。 所以调防是小事情,让众人特别是常宇头疼的事粮草供给问题,各部动辄都是上万张嘴,一天就得上万斤粮食消耗,这对于捉襟见肘的朝廷来说压力实在是大,这个时候先别想着打左良玉还是收复西安城,先把自己肚子填饱别饿死就行了。 所以常宇的目光就投向了赵之龙和朱国弼,因为此时徐弘基还在池州否则他应该也和赵朱二人一样不由自主的一哆嗦。 常宇虽然还张口但眼神已说明一切了,再给整点呗。 先前他在南京软饭硬吃,逼这些勋贵捐了些粮食才支撑南京两万兵马西进的供给,此时已消耗的七七八八了。 而同白旺大战这月余除了安庆外,其他缴获粮草寥寥,倒是弄笔不小的银子。 “此事吾等回去同徐国公商议后再给督主大人回复如何?”朱国弼特别怕常宇,因为被他揍过加上这段时日随他征战,见识到了小太监的厉害,那是发自内心的怕怕,和常宇说话都开始有些低三下四了,之前还叫常公公,现在改叫督主大人了完全没一个勋贵的派头。 “也好,不管你们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