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第四百三十五章 从夔州去南洋(第3/4页)  明末之虎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了,我侄儿刚刚在秦将军处打探清楚了,唐国公在南洋之地,共建了四个新省,叫什么台湾省、吕宋省、苏禄省和棉兰老省,却是地域广大,土地肥沃,又极缺人手呢。我听人说,在当地种稻,可以一年三熟呢。“

    “是吗?那我们每家每户前去,却可分多少田亩?还是只能给当地大户作佃呢?“

    “怎么可能去作佃呢?我听说,只要到了南洋,那每家每户,皆可分得10亩田土,若在当地,哪怕一年只种两季的话,一年之中,也可产出40到50石稻谷呢。这样一来,一家老小安稳活命却是断然无忧啊。“

    “那就好,有田种,有土分,咱们去南洋的生活就有盼头了。总比在这里,天天担惊受怕,不知何时就死于流贼之手,要强太多啊……“

    听了旁边的百姓的议论,旷知荣心下疑问稍去,不觉便是踏实了许多。

    只不过,他很快就想到,自已一家老小四十余口,若是去了南洋,也只分给10亩田土的话,却是断然不够的。

    只不过,这个问题,可能只有到了南洋,才会知道究竟是怎么回事吧。

    这时,在把夔州城中的数千石存粮,与百姓的房屋财富,与孙可望部进行交接后,胡尚文带着秦良玉部,以及夔州城中的4万多名百姓,一齐离开了夔州城而去。

    率军离开夔州城的一刻,与唐军监抚胡尚文并辔而行的秦良玉,心下满是莫名的感慨。

    唉,想到今天,险些就命丧流寇之手的自已,秦良玉真有一种生死隔一线的感觉。

    唐国公对自已这份恩情,却该如何得报呢?

    一时间,秦良玉对前往山东去见那唐国公李啸,心下充满了向往。

    在夔州城的军民百姓出城之后,还有那张献忠从流寇内部分出的5万名老弱与妇人,亦由唐军带回,和夔州的百姓一道,向东撤退到湖广随州。

    这批被流寇抛弃的老弱与妇人,虽然相比成年男子,作用要小些,但从长远来看,能妥善地安置这批曾被流寇裹胁的可怜人,对唐军的未来发展,还是极有好处的。

    接着,他们到了随州后,与已从湖广等地收集的流民一起,一齐前往山东。

    到了湖广随州,他再们与已收集在随州的2万余名湖广百姓,组成一只12万人的浩大队伍,由唐军队伍押送,穿过河南,一道前往山东而去。

    这批流民百姓,和秦良玉部兵马,终于在一个月后,到达了山东登州。

    此时,李啸也刚好从菲律宾,返回了登州城中。

    秦良玉等人,自进入登州地界以来,只见得到处是良田阡陌,处处生机盎然,一路看去,只见市井晏然,百姓安乐,不由得心下大叹李啸治理之能。

    而站在登州城外,亲眼目睹那占地极广高大雄峻的崭新登州城后,秦良玉与马祥麟等人,对李啸的佩服,可谓无以复加。

    她甚至在心下暗喜,自已能有机会投靠在李啸手下,却是难得的机缘呢。

    此时,听到秦良玉和其子马祥麟等一众兵马,竟然前来投靠自已,且已来到登州之际,原本在听取陈子龙与姜曰广二人汇报的李啸,心下不由得大喜过望。

    “走,随本公前去,迎接秦良玉等人。“

    “母亲,你看,那身着蟒袍玉带的,便是唐国公。他亲自出城,前来迎接咱们了。“

    在离西门十来步处,马祥麟指着从城门处大步走出的李啸,向秦良玉小声说道。

    秦良玉哦了一声,顿是一脸感慨。

    真没想到,这位唐国公李啸,竟是这般年轻,倒比自已儿子还小了多呢。但此人所建之卓功伟业,在这个年代里,却是岂有一人能得以比肩乎?

    见得李啸走得近了,秦良玉与其子马祥麟,以及侄子,秦翼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